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的分权制度主要体现在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实行分权。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许多学者对财政分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财政分权理论的出发点就是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环境保护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支出效率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政府在2007年才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支出科目,在中国式财政分权背景下,探索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首先对财政分权理论和效率评价理论进行回顾,运用财政分权理论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的作用机制。其次,基于中国财政分权的实践,从收入分权、支出分权、管理分权三个维度选择了五个指标,采取加权乘积法对中国式财政分权进行测算,随后以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作为投入指标,选择了废水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作为产出变量,采用数据包络模型测算得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最后,基于理论分析,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的关系。通过测算以及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省级财政分权程度的总体水平相对较低,总体的分权水平变化也相对缓慢,三大区域之间的财政分权程度差异明显。第二,中国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中广泛存在无效率现象,区域和个体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的环境保护支出效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三,中国省级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存在倒U型的关系,适度的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的提升,而过度的分权会带来效率的恶化。地方政府竞争会导致政府行为的扭曲而对环境保护支出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地区受教育水平、城镇化和对外开放程度都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有正向的激励作用。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二是改革地方政府激励和考核机制;三是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四是建立环境保护支出稳步增长机制;五是健全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的监督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