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野下的叶赛宁长诗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ManW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诗是叶赛宁步入诗人成熟期的创作选择,从中可以发现作者对人与世界所得出的冷静、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叙事学视野下分析叶赛宁的长诗文本,研究叶赛宁长诗的叙事模式,并通过洞悉诗人的诗歌叙事艺术来揭示诗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析的具体文本是叶赛宁生前划入个人作品集之“长诗卷”的六首长诗:《普加乔夫》、《恶棍的国度》、《伟大进军之歌》、《三十六人之诗》、《安娜·斯涅金娜》、《黑影人》。第一章《叶赛宁长诗创作概述》结合世纪之交的时代氛围与创作环境,分析叶赛宁在1910年代的创作情况,揭示对后来的长诗创作有所裨益或者直接相关的创作准备;梳理叶赛宁的六部长诗创作概况。第二章《叶赛宁长诗的叙述者》将叶赛宁长诗中的叙述者形象划分为“可靠的”叙述者、失控的叙述者和乔装的叙述者,考察叶赛宁长诗新颖独到的叙述视角。第三章《叶赛宁长诗的叙事结构》列举出叶赛宁长诗中的两种叙事结构类型,分别为环形结构、镜像结构,从而在深层次洞察叶赛宁长诗的情节组织方式。第四章《叶赛宁长诗的叙事空间》将叶赛宁长诗中的叙事空间按照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的区别方式进行解读,探索叶赛宁长诗在空间中隐藏的叙事潜力。第五章《叶赛宁长诗的叙事形态》着重选取多声部叙事、历史书写、论战性对话来呈现对叶赛宁长诗的叙事形态分析。以上内容通过研究叶赛宁长诗的叙事模式,呈现叶赛宁的诗歌叙事艺术,探索诗人如何借助诗歌叙事来建构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新模式。这样的尝试不仅可以深化对诗歌文本本身的认识,还可以进一步思考诗人的生平与创作,尤其是在1920年代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立场与态度,并借此来洞察诗人对生命与生活的哲理思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D34、p53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两种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3例PXA及11例GCG进行临床病理学观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国有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落后,AG公司作为国有子公司的一员,将成为安全管理优化的典范。本文以AG公司目前安全管理为研究主体,通过对AG公
本文对胶东地区典型金矿田深部和新区带构造物理化学找矿预测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在浅部矿之下经一无矿间隔之后向下向右错动的地方可能出现第二富集带的矿脉。
根据宪法制定监察法,体现了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监察法针对反腐败资源力量分散、监察范围窄、体现专责和集中统一不够及法纪衔接不畅等问题,明确了监
目的探讨中小型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与药房结合的综合药房管理模式。方法介绍成都军区总医院干部药房(PIVAS与药房结合的综合药
本文用随机过程理论分析密集雷达信号环境中进入接收机的脉冲信号因首尾衔接而产生丢失的概率。导出一个简便的计算公式,并用计算机模拟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
空地一体化网络是是现代战争中快速掌握精确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打赢信息战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网、无人机、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构建
文章阐述了图书预约与图书预约服务,并对图书预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图书预约成功率的措施。
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我国境内活动带来了双重影响,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为了鼓励具有真正公益性质的境外NGO活动,并约束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活动
目的:p53是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蛋白是一种转录因子,可调控DNA损伤和修复,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又被称为“基因组卫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53与神经系统疾病息息相关,例如,孤独症患儿中,额叶和小脑皮质神经元中的p53水平升高,而p53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表现出孤独症样行为。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研究表明,p53是神经细胞生长和轴突再生所必需的。但是,整体动物敲除p53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