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可得性与多样性的关注逐渐转向食品的高质量与安全性,其食品消费行为也由价格敏感型转向安全敏感型。基于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与消费大国,但猪肉产品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频频爆发的猪肉安全事件说明我国猪肉供应链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这对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身心健康构成威胁。猪肉供应链安全这一复杂的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状况。即城市化的发展在逐渐改变着猪肉供应链的形态。上海市的猪肉供应链在这方面具有典型特征。上海在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猪肉生产量与猪肉消费量之间的差距在逐步扩大。这种情况下为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从猪肉产量大的省市调入生猪或猪肉产品。这样,上海市猪肉供应链向外省市不断延伸,供应链的上游如养殖、加工大多在外省市,而供应链的下游零售和销售固定在上海市。这种跨越多省市的猪肉供应链增加了质量安全与数量安全的不确定性。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风险往往在供应链的末端集中显现,如果在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势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上海猪肉供应链的全过程、各节点进行认真的梳理,识别其中的安全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可靠的安全监控机制,解决“安全猪肉”的生产与流通,让市民吃上“放心肉”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本文以供应链为视角,应用系统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上海市供应链的各环节进行梳理,分析环节中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上海市消费者对猪肉安全问题的认识,进而应用比较研究与博弈论的方法针对安全问题设计相应的监控机制,以期对上海猪肉供应链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认为猪肉供应链中影响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微生物性污染,而微生物性污染普遍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本文通过一个成本效益概念模型的分析认为在屠宰加工环节进行危害控制措施最具有成本效益优势,从而确立以屠宰加工环节为供应链中危害控制的最优关键点。对于供应链中各主体行为协调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市场方式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保险公司,这为上海市猪肉供应链下游零售商和政府监管部门对中上游企业的违约行为进行监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充分考虑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经济利益,认识到没有绝对安全的现实性,提出质量安全监控应该要做到“事件监控”。认识到上海市猪肉供应链具有跨多行政区域的特点,提出引入第三方监控以区别于一味强调政府监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