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3+/Eu3+掺杂NaGd(WO4)2荧光粉的光学温度传感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稀土掺杂的纳米发光材料受到了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光学温度传感领域。基于稀土离子的光学测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发电站、炼油厂、建筑火灾探测和温度探测器等领域。钨酸盐材料有着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有潜力应用于温度传感领域。所以本篇论文将详细研究稀土离子激活的钨酸盐材料温度传感特性,尝试采用多种方法表征温度,以及探讨提高材料的光学温度传感的灵敏度的方法。  本论文将柠檬酸钠(Na3Cit,Na3C6H5O7)作为络合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稀土离子(Re3+=Er3+或Eu3+)掺杂的NaGd(WO4)2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我们制备的样品是纯相的,并且为体心四方相的白钨矿结构;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产物的形貌进行表征,对比各样品电镜照片看出柠檬酸钠用量的改变对样品的形貌影响较大,并分析了柠檬酸钠的用量对样品形貌产生影响的原因。  利用Er3+的两个热耦合能级(2H11/2和4S3/2)的发光强度的比值进行测温,在298K-573K温度范围内研究了Cit3-/Re3+为0,0.5,1,1.5时样品的温度传感特性。分析了Er3+掺杂的NaGd(WO4)2荧光粉中,柠檬酸钠用量的改变对样品的荧光强度比拟合参数C和能级间距△E的影响,进而导致不同柠檬酸钠用量下样品的荧光强度比和灵敏度的改变,即样品的温度传感特性发生变化。我们发现样品的灵敏度随着Cit3-/Re3+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且当Cit3-/Re3+为1.5时,样品光学温度传感的灵敏度S有最大值(0.0128K-1),对比已有文献中采用Er3+激活的温度传感材料后,得出这是一个非常优良的结果。  测量了不同Cit3-/Re3+比的NaGd(WO4)2:Eu3+荧光粉温度依赖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发现在NaGd(WO4)2:Eu3+荧光粉中,光学温度传感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实现:(1)利用Eu3+的热耦合能级(3D0和5D1)的发光强度比与温度的依赖关系进行测温;(2)利用Eu3+5D0-7F2跃迁的发射强度与温度近乎线性的关系测温;(3)利用Eu3+7F0-5D2跃迁吸收的黄昆因子与温度成近乎线性的关系进行测温。这三种方法可以互相验证,具有一定的自校准能力,因此,NaGd(WO4)2:Eu3+荧光粉是一种优异的光学温度传感材料。
其他文献
敏感材料一直以来都受到研究者们追捧,而研究敏感材料的重点是研究其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带有结构缺陷的晶体与理想晶体相比,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都会有所变化。所以
本文研究了掺Nd3+和Yb3+离子的β-LaBMoO6、CsLa(WO4)2、Na2La4(MoO4)7和Na2Gd4(MoO4)7以及Re3+∶Li2Gd4(MoO4)7(Re=Dy,Ho,Er,Tm)系列晶体的生长、结构、表征与光谱性能。主要
学位
学位
利用FDTD Solutions软件建立了基于多孔三氧化二铝模板(AAO)和Ag纳米颗粒的复合模型,理论分析了模型的光吸收特性及相关参数对光吸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AAO/Ag NP复合模型在紫
激光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可以通过振幅、脉宽、载波相位和频率全面描述表征其特性。本论文针对激光光场的这四个基本物理量,通过自行设计的新型飞秒激光振荡器,系统开展了高能量飞
一般认为,强相互作用由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描述。量子色动力学的重要特性是渐近自由理论,即随着榴互作用的动量标度的变大,强相互作用的耦合常数(αs)趋于
自1991年发现碳纳米管以来,因其独特的结构与性能使其在能量储存、传感器、场发射显示器、辐射源、氢存储介质、纳米级的半导体设备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人们对它的研究如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以其低廉的价格、简便的制作工艺和可观的光电转换效率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DSC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吸附了染料分子的多孔
通过对热光二阶关联性质的研究,人们发现了热光的鬼干涉、鬼成像效应;通过对非相干光一阶相干性的研究,我们设计并实现了非相干光的全息术。本论文简要介绍了利用类热光场的二阶
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改进了横向磁镊装置的样品池并编写了一套实验程序;然后,对单分子磁镊实验中用到的一些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接下来,用磁镊和A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