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正常受试者运动后Schlemm’s管和晶体变化的观察研究目的:使用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观察运动前后正常受试者晶体和Schlemm’s管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35名受试者参与本项目。受试者行20分钟有氧运动(慢跑)前后,使用SS-OCT观察评估Schlemm’s管参数(面积和周长),小梁网参数(长度和厚度)和晶体参数(拱高和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运动后,Schlemm’s管面积(4260.85±1476.02 vs.5158.24±1527.42μm~2,p<0.001),Schlemm’s管周长(349.21±62.22 vs.391.24±71.77μm,p<0.001),小梁网长度(781.16±114.83 vs.816.46±121.26μm,p<0.001),小梁网厚度(111.52±19.30 vs.116.96±17.57μm,p=0.004)显著增加。同时晶体拱高(-0.134±0.198 vs.-0.195±0.198 mm,p<0.001)显著下降,并伴有晶体厚度的不明显变化(3.86±0.32 vs.3.85±0.32 mm,p=0.801)。此外,运动后Schlemm’s管面积的变化值和晶体拱高的变化值显著相关。结论:有氧运动(慢跑)可以同时引起晶体的轴向性后移以及Schlemm’s管的扩张。这一运动后晶体的轴向性后移可以通过晶体-悬韧带-睫状肌小梁网复合体以及连接睫状肌和Schlemm’s管内皮的连接纤维,对Schlemm’s管内壁施加机械牵拉力,从而引起Schlemm’s管的扩张。第二部分:正常受试者运动后扩张的Schlemm’s管和降低的眼内压恢复过程的观察研究目的:观察正常受试者运动后,其扩张的Schlemm’s管和降低的眼内压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的过程。方法:20名受试者参与本项目。通过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即时,运动后15/30/60分钟对眼部(上、下、鼻、颞)的Schlemm’s管进行扫描评估。并于以上扫描时间点同时行眼内压测量。结果:运动过程中,平均Schlemm’s管面积(3726.81±1167.06 vs.4660.57±1284.82μm2,p<0.001)和周长(324.11±58.95 vs.367.19±73.34μm,p<0.001)显著增加,而眼内压(14.02±2.33 vs.11.65±1.90 mm Hg,p<0.001)显著下降。结束运动静息后,Schlemm’s管大小和眼内压均可以恢复至运动前水平,并且Schlemm’s管大小所需的恢复时间(15分钟以内)较眼内压所需的恢复时间(60分钟以内)更短。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各测量时间点Schlemm’s管大小(面积和周长)的变化值和眼内压的变化值不相关(所有p>0.05)。同时运动前后也未观察到显著的Schlemm’s管开放率的改变(所有p>0.05)。结论:运动诱导产生的Schlemm’s管扩张和眼内压下降都可以于运动后重新恢复至运动前水平。并且Schlemm’s管恢复至运动前水平快于眼内压的恢复。此外,Schlemm’s管可能受到交感神经支配,使其成为运动中和运动后眼内压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正常受试者运动后前房结构变化的观察研究目的:使用前段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对正常受试者运动前后前房结构进行观察测量。方法:32名受试者参与本项目。受试者行有氧运动(慢跑)20分钟。运动前及运动中记录眨眼的频率。AS-OCT测量运动前后的前房角角度,房角开放距离500(angle opening distance at 500μm from the scleral spur,AOD500),小梁网虹膜间面积500(trabecular-iris space area at 500μm from the scleral spur,TISA500),虹膜曲率,虹膜曲率比,虹膜厚度750,前房深度,前房宽度,瞳孔直径的变化。此外,还于运动前后记录眼内压,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和运动前(基线)相比,运动过程中无显著的眨眼频率变化(13.04±5.80vs.13.52±5.87 blinks/min,P=0.645)。眼内压(15.4±2.4 vs.12.4±2.1 mm Hg),前房角角度(35.96±11.35 vs.40.25±12.64°),AOD500(0.800±0.348 vs.0.942±0.387 mm),TISA500(0.308±0.155 vs.0.374±0.193 mm2),虹膜曲率(-0.078±0.148 vs.-0.153±0.159 mm)和虹膜曲率比(-0.027±0.050 vs.-0.054±0.056)变化明显(所有P<0.001),同时虹膜厚度750(0.463±0.084 vs.0.465±0.086 mm;P=0.492),前房深度(3.171±0.229 vs.3.175±0.238 mm;P=0.543)和前房宽度(11.768±0.377 vs.11.755±0.378 mm;P=0.122)运动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运动过程中眨眼频率无明显变化。同时前房角角度,AOD500,TISA500在运动后显著增加。运动还可以诱导或者加重虹膜后凹。这些运动后前房结构的变化只和运动相关,但是和运动后瞳孔直径或者眼内压的改变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