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两不做”婚姻形式与传统婚姻形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对鄂中G村的调查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qin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的婚姻生活一直为广大学者所关注,而随着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农村婚姻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新现象,“两不做”婚姻形式正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农村的养老保障体制尚未健全,加之计划生育制度催生大量独生子女家庭,在“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的乡土社会,在集体无意识的社会选择和村庄居民理性选择的双重助力下,“两不做”婚姻形式应运而生。  笔者运用文献法、个案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与传统嫁娶婚姻形式的对比研究,对“两不做”婚姻形式的婚姻礼俗、婚后居住安排、权利与义务、家庭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结果表明,“两不做”婚姻形式一方面延续了传统婚姻养老和传宗接代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男女两性家庭地位的平等,有利于破除传统婚姻习俗中的陋习。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步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和运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界定相关的研究概念。  第二部分介绍了调查村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并对村庄现存的婚姻形式和传统婚姻礼俗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三部分是“两不做”婚姻形式与传统嫁娶婚姻形式的对比研究,从显在的婚姻礼俗至隐藏其后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全面分析。  第四部分对婚姻形式变迁与发展内在逻辑,分别进行了中观和微观的概括与解读。  第五部分对“两不做”婚姻形式积极进步的一面与存在的问题和隐忧进行了阐述,呼吁重视建立健全农村的养老保障机制。
其他文献
我国75%的人口是农民,因此,要做好我国的社会保障,必须重视农村社会保障。然而,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城乡二元格局并存、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等原因,我国农村的
学位
近些年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非政府组织也越来越广泛地走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民众对公益的热情日见高涨。然而,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让公益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公民素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的关注。而公民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需要从小培养,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道德
期刊
随着对农民工群体的持续关注,农民工经济待遇逐渐提高,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尤其是建筑行业农民工,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滞后。建筑工文化生活问题越来凸显,建筑
近几年学者们开始关注草原产权方面的研究。不同的草原产权制度对草场的利用效率以及牧民的收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不同时期草原产权制度的梳理意义重大。本文力图在前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