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维网络SiC/Cu-Fe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与性能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飞机、重型车辆及工程机械等的运转速度及负荷迅速增长,对制动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种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的新型刹车材料——三维网络SiC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然而在三维网络SiC/金属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和基体之间的激烈界面反应影响该材料的性能发挥。为了有效阻止或减小该材料的界面反应,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三维网络SiC骨架上制备一层金属氧化物薄膜,并在三维网络SiC骨架中填充Cu-Fe合金,制备三维网络SiC/Cu-Fe复合材料,论文通过对其材料的制备过程、力学性能、界面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分别在三维网络SiC骨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Fe2O3、A12O3、ZrO2和MgO薄膜。(2)新型三维网络SiC/Cu-Fe复合材料的烧结工艺为:首先将涂覆有不同氧化物薄膜的三维网络SiC骨架包埋在一定配比的还原铁粉里,在氢气还原下1200℃保温2小时,之后在真空条件下,将金属Cu熔渗到预烧结试样中,1125℃下保温1.5小时。(3)涂覆有Fe203薄膜的三维网络SiC/Cu-Fe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为426.1MPa,抗压强度为(?)bc=410.2MPa,其强度值高于涂覆有A12O3、ZrO2、MgO等薄膜的三维网络SiC/Cu-Fe复合材料。(4)新型三维网络SiC/Cu-Fe复合材料在烧结过程中存在着SiC与Cu-Fe合金的界面反应,然而涂覆有不同氧化物薄膜三维网络SiC/Cu-Fe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尺寸却存在很大差异,Fe203薄膜在阻止或减小增强相和基体之间的界面反应方面优于另外三种氧化物薄膜,其形成的界面反应层也较窄。(5)转动惯量摩擦试验表明:随着转速增加平均摩擦系数减小、制动时间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加平均摩擦系数、制动时间减小;Fe203薄膜对三维网络SiC/Cu-Fe基复合材料的平均摩擦系数及其稳定性、刹车时间、磨损量等影响方面优于Zr02薄膜。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新型三维网络SiC/Cu-Fe复合材料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无人机技术日益完善,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人机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为其
桥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的桥梁能够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而软土地基的建设过程又是桥梁隧道建设过程的核心内容,若没有认真处理软土地基的相关问题,会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交通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与此同时,城市道路和桥梁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国家在城市
结合滨海大道锦州试验段的施工实例,阐述了潮差侵蚀路段路基处理与石方路基的填筑与检测方法.
压电晶体长久以来都足人们关注的一类功能材料,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压电品体材料的人家族中,用于频率器件的压电晶体材料足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们被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够鲜明,培养方案不够科学,创新能力水平不高是目前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突出问题.以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成果导向,引入分层递阶理论,建立一套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DZ951合金力学性能及变形机制,主要内容包括:   (1)D2951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   铸态DZ951合金为典型的枝晶
近些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电力电子器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给电网注入了大量的无功和谐波电流。相比现存谐波和无功的抑制方法,有源电力滤波器因其优良性能成
热解炭基体的显微结构是联系C/C复合材料化学工艺和性能的桥梁。对其定量表征和分类,既是探索高性能C/C复合材料重复、可控制备工艺的基础,同时又是决定复合材料应用效能的关键
在地形测量过程中,传统的测量方法大多是依托全站仪和GPS相结合的全野外作业方式为主,这种方法尽管可以保证地形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很难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于地形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