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很大的比重,但是农村的发展相对于城市来说,滞后很多。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乡村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乡村的发展和变迁,记录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更新了人们对于乡村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乡村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乡村纪录片是对乡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真实写照,有着极高的社会价值和传播价值。随着时代的更迭,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逐渐被打破,而乡村纪录片在创作题材上表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特征,题材选择也日趋多元化。在带来这些现象的同时,题材内容所蕴含的价值,成为乡村纪录片能否在纪录片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但是与题材的重要性不相符的是国内学者对乡村纪录片形态上的研究要远远超前于对题材的研究,导致纪录片市场上同类型题材的片子泛滥化,从纪录片产业角度来说,这是传播策略上的成功,但是从文化传播角度来说,那这种现象就是简单的文化复制。这是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前期选择题材环节理论依据上的缺失。因此,对乡村纪录片的题材进行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功效性。本文从四个部分对乡村纪录片的题材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对乡村纪录片的概念和题材的内涵以及题材的发展变迁进行了概述,重点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乡村纪录片题材的发展情况的梳理。第二章是从题材选择的原则和题材选择的角度两个方面对乡村纪录片题材选材提供了衡量标准,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创作阐释了乡村纪录片题材选择的难点和局限性。第三章对乡村纪录片的题材类型进行了细化分析,具体从国家发展政策、乡村社会问题、乡村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剖析了乡村纪录片的题材类型。第四章则总结了乡村纪录片题材多样化、通俗化、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四个特征,并进一步深化了乡村纪录片特征的多元表达。以此为乡村纪录片题材的选择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