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养殖废水中氮磷生态净化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g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龟鳖养殖废水富含高浓度的氮磷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论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沉淀池、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人工湿地以及多级塘体系对龟鳖养殖废水氮磷的净化效果,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1)物理沉淀对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8%和7%,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   (2)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黄花水龙、水稻—茭白、水稻—富贵竹和水稻—旱伞草组合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7.88%~38.23%、32.98%~48.05%、14.52%~31.82%和27.47%~46.18%;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9.09%~42.87%、26.00%~43.78%、15.83%~36.45%和25.96%~47.18%;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3.62%~36.22%、29.99%~43.35%、21.68%~36.21%和30.10%~44.50%。水稻—旱伞草、水稻—茭白更适合用作处理龟鳖养殖废水的湿地植物组合。   (3)不同季节人工湿地系统对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夏季总氮的去除率为50.47%~61.81%,秋季为35.73%~56.15%;夏季氨氮的去除率为46.67%~58.17%,秋季为36.00%~53.33%,夏季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高于秋季。夏季总磷的去除率为38.95%~47.00%,秋季为35.76%~40.78%,总磷的去除效果变化差异不大。   (4)调蓄池—生态塘—水生植物种植区构成的多级塘处理体系能有效净化养殖区混合废水。整个处理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为67.21%~87.65%,对总氮的去除率为63.80%~86.44%,对总磷的去除率为70.97%~94.71%。氨氮和总磷出水水质皆可达到地表水Ⅳ或Ⅴ类标准。
其他文献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整治建设的外延不断扩展,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已不仅仅满足于粮油生产的目的,并逐步形成了以粮油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和水果种植基地建设为主要目标
本研究通过不同氮肥施肥量试验、不同施肥策略试验、不同灌水频率试验和不同氮素推荐方法四个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下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调整施肥策略和灌溉频率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氮素的优化推荐施肥的最佳管理方法,实现棉田的最佳养分管理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施肥量试验表明:棉花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棉花产量有下降的趋势,即施肥报酬随氮肥用量
采用田间微区的试验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优化施肥INM和农民习惯施肥FFP)和不同施氮时期的15N示踪(基肥、蘖肥和穗肥)试验,研究寒地稻田氮肥的吸收、利用及分配特征,主要结果为:整体而言,水稻吸收的氮以土壤氮为主,占水稻一生吸收氮的60%-70%;氮肥管理能够改变土壤供氮和肥料供氮的比例,大量施用氮肥可使水稻吸收的氮以肥料氮为主;如果氮肥管理措施适宜,水稻一生吸收土壤氮和肥料氮的比例变
本文对养殖场砂壤土(R)以及2种温度(350℃、450℃)条件下制成的生物炭(S350、S450)进行表征,研究了砂壤土R对两种甾醇类雌激素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的吸附性能,同时研究砂壤土中添加1.5%(质量分数)的2种生物炭(S350、S450)的吸附作用,探究生物炭的影响,并确立相关吸附模型。通过吸附常数、表征结果,尝试探究砂壤土、砂壤土与生物炭混合后对雌激素吸附的机理。研究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