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塘县砂西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anyufe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组成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一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结合部位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展布方向为NNW至近SN。该区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洋壳俯冲、陆-弧碰撞和陆内会聚等一系列大地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本区构造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之一。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砂西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处西南三江北段的义敦岛弧褶皱主弧带中段,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十分发育,是继呷村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夏塞银多金属矿床之后在义敦岛弧带上发现的又一个银铅锌多金属大型矿床。自矿床发现以来,因野外环境的限制,较少有学者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系统性研究。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工作和室内研究,运用区域成矿学、地球化学等的基本思想,探讨了砂西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流体的来源,并且对该矿床成因达到一定的认识。砂西银多金属矿床的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和囊状,主要受切割图姆组地层的北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断裂及其交错部位控制,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含少量的方黄铜矿、毒砂、黄铁矿。这些金属矿物的形成与石英的热液流体紧密相关,并且矿物中有代表高温条件下产出的磁黄铁矿,又有低温条件下生成的方铅矿、闪锌矿,这说明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不同的成矿阶段。对矿区岩浆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的研究认为,绒衣措花岗岩体的成岩时间约为97.5~98.18Ma,形成时间段非常集中,为连续的酸性岩浆活动作用的产物。辉长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08Ma。辉长岩与绒衣措花岗岩体的年龄之间有约10Ma的差距,这可能反映了该地区基性岩浆演化为酸性岩浆所经历的结晶分异作用的持续时间。硫同位素的研究,显示岩浆硫的特点,暗示硫源主要应来源于岩浆,而δ34S值整体呈现负值,表明硫源中可能混合有一定的地层中的有机硫。铅同位素研究推断砂西矿床的铅应为混合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物质。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即岩浆铅在向金属硫化物铅演化的过程中,可能混染了一定量的围岩中的放射性成因铅。碳同位素研究表明,砂西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中成矿溶液的碳来源具有多样性,多来源于岩浆碳和无机碳,基本不含有机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在其形成过程中可能与深部热液流体发生同位素交换,且发生了的流体混合作用,这对成矿金属元素的沉淀富集起了重要作用。石英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砂西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热液。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度、中低盐度、中等密度流体。成岩成矿压力为51.86~55.65MPa。埋藏深度范围为1.9~2.1Km,说明砂西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深度较浅。通过本次工作的研究,认为砂西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在成矿作用早期,岩浆中的含矿热液处于高温超临界状态,在运移过程中,随着高温气水热液的沸腾,导致金属元素的大量沉淀。此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并可能加入大气降水,使热液中的碳酸盐矿物以及金属硫化物析出,沉淀富集成矿。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构造地质学中应力应变方法对岩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在对岩体边坡开挖应力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岩体边坡破坏的力学机制;详细介绍了岩质边坡
一、河南农业大学简介河南农业大学创办于1912年,前身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之后相继经历了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农科等阶段。1952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建院,成为河南农学院。1
北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经历过多期构造及岩浆作用,成矿条件优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铜镍矿成矿区带,红柳沟岩体是北山地区近年新发现的一个矿化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它位于黑山铜
为了鉴定携带单拷贝外源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以烟草核基因组上已知的单拷贝内源基因(RNR2)为内参,转基因烟草植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扩增内源基因(RNR2)
华南地区不仅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广泛分布,而且又是举世闻名的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域,其中许多矿床与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对该区花岗岩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湖南锡田花岗
本文研究对象属于徐淮弧形构造,其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南缘,其东部与郯庐断裂带、下扬子板块相接这样一个特殊部位,其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与演化历史有着一
频繁的人类活动使得土壤质量遭受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时刻威胁着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本次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西南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1065件,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Ni、V、Cr、As、Cd、Pb、Zn、Hg8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布克里格差值法,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多元统计法推测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各元素的人为贡献率;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