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的制度分析与效率考察:转型期中国的经验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t1988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土地,如何更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农地资源是解决当前农村人多地少、生产效率低下的关键所在。然而,中国农地制度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症结在于要求既得利益者对自身制度进行改革,而其复杂性在于土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要理顺这中间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在不破坏效率的基础上对土地收入进行合理地分配,殊非易事。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来的人多地少的现实窘境和中国农村贫困、落后的现实状况,又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进行农地制度改革,推动农地流转,以实现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单位土地的使用效率。面对现实困境,提高农地使用效率的办法是多元的,本文分析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技术革新和体制改革入手。因此,文章从土地制度的角度切入,来探索通过农地流转来实现土地使用效率改良的途径。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涉及到农地流转问题的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以及二元经济理论中的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土地制度的差异,西方国家没有土地流转的概念,但研究农村和农地问题的一般理论经验仍值得借鉴。具体到国内,学者们对于农地流转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文分别就农地流转的趋势、动因、效果以及存在问题展开了讨论,总结性评论了当前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从对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发展的回顾着手,理清了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并进一步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家庭承包制的起源、发展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而引出考察当前农地流转问题、实现农地资源优化的现实必要性,并从现状和问题两方面对它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推动农地流转要因地制宜,稳步发展。三、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第三部分力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构建出一幅农地流转的内在动力机制的图景。具体做法是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级差地租和农地产权这三个理论视角切入,同步分析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决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以把握影响当前农地流转问题的关键。文章指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人口将大量地向城市转移,直到熨平城乡差距为止。随着人口的转移,其所持有的土地便会闲置出来,这便产生了农地的供给;而另一方面,要留守的农民停止向城市转移,则要求其劳动生产率和边际收益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收入,以达到城市平均水平,则必然要求扩大生产规模;由于农业的特殊性,要扩大生产规模则必然要增加土地,于是便产生了对农地的需求。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可以将闲置的土地集中到需要它们的农民手中。这种对农地资源整合优化,不仅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技术层面上也具有其可行性。文中进一步从级差地租理论切入,在技术层面上分别就土地肥沃程度、离市场远近、再投资效益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过农地流转来提高农地使用效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最后,对我国当前的土地产权结构进行了讨论,运用市场和产权理论分析了农地流转的效率差异,指出了改进的方向。第四部分转到对农地流转效率的分析。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本文所指的效率不仅仅是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还同时涉及到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保障不仅具有维护公平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它也对效率有正面的作用,使生产力不至于在突发破坏性事件发生时遭到摧毁性的打击,以保障生产力经济效率的提高。文中分别就农地流转所带来的农业产出效率和农民保障效率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综合论证了农地流转对实现农村经济效率改善的积极作用。第五部分根据全文的分析提炼总结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农户”的新型农地生产经营方式,为在农业产业化、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农民生存权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做出了一定的理论探索,并针对可能产生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综上所述,本文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对现实土地制度和流转问题追根溯源,考察了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促进到阻碍的演化历史,力图阐明其中蕴涵的内在客观必然性,为当前实现农地制度改良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在此基础上,文章更进一步,分别从社会大趋势、流转的技术层面和农地流转推动农地效率改进的现实性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农地流转问题的内在动力机制。在接下来的章节,文章推进到对农地流转效率的分析,结合前面的内容对当前整个农地制度和农地流转状况有了一个全貌的把握,这样在文章的最后就综合了所掌握的理论现实素材,构建出了一幅通过农地制度创新,推进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实现农地使用效率提高的理论图景。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二元经济理论、级差地租理论和产权理论融合到一个分析框架中,得出了一个分析农地流转问题内在动力机制的理论模型。——进一步给出了对农地流转问题综合性的考量指标,包括农业产出、农民保障、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了一套系统分析农地流转问题的理论机制,并尝试性的给出了“企业+农户”的新型农业基层组织模式,为解决农地流转问题上的利益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理论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以中药为原料,研制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颗粒剂,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正源颗粒由代赭石、柴胡、黄连、吴茱萸、白术、枳壳、半夏、延胡索等药物组成。采用水
尼科洛·帕格尼尼(NiccolòPaganini 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是意大利小提琴家,吉他手和作曲家。他不仅是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而且还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对小提琴音乐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依赖于技术进步。加大R&D经费投入,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R&D活动,促进技术创新,通过知识的溢出效应,使要素边际收益递增,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增长。文山州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觉悟。立德树人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主要对立德树人的视域
栀草热淋颗粒是由栀子、车前草、爵床、甘草、十大功劳叶、萹蓄六味药材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本方为医院临床应用多年的经验处方,临床疗效佳,具有清热利湿通淋之功效。本课题
鉴于MOOC对于我国教育变革的重要意义,以中国知网收录的与MOOC主题相关的679篇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经过可视化的聚类分析后生成大学生MOOC学习领域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基于
股份合作制是指在实行劳动资本合作的基础上,实行以合作经营、占有股份、权利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特征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传统合作制都具有明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由此所引发的税收收入对社会资源的二次再分配问题既是当今世界法学家热议的理论问题,也是纳税人普遍关心的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来源于基层科技人员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服务于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多年来在各地的应用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
文章立足我国高校辅导员宿舍辅导的工作实践及其专业化发展的国际趋势,研究了把宿舍辅导作为辅导员职业职能和确立其职业能力的依据,分级描述了辅导员宿舍辅导职业能力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