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流动性研究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日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稳定合理的流动性水平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保障,流动性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企业的盈利性是通过流动性来体现的,流动性是效益性的源泉和保障;同时,实现流动性的根本方法是提高企业的收益。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流动性管理机制,企业对流动性风险识别能力不足,获得流动性渠道单一,抵抗流动性风险能力差,因此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较高的流动性风险。本文认为流动性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策略、全面预算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本文从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入手,指出资产流动性水平决定了企业流动性水平和盈利性水平:企业资产流动性越强,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然而企业的盈利性主要靠流动性低的长期资产来创造。现金流量不足导致的偿债风险就是流动性风险,企业经营风险的本质是由于经营、决策、战略的失误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共同关注的问题,流动性风险只能通过合理恰当的管理措施预防和降低,而不可能完全消除。本文提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目标是通过选择最优的营运资本策略及建立合适的流动性整体框架,最终实现企业流动性与盈利性均衡,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对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应从宏观国际环境、国内金融政策、行业发展、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和管理理念多方面展开,本文从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分析了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指出内生风险因素是可控因素,而外生风险因素是不可控因素,从内部因素着手识别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是企业识别、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第一步。本文结合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中小型企业特征,分别对三类不同类型的企业的流动性管理现状作了充分地分析,有利于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应对策略。本文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企业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应对策略:预警指标通常对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具有较强的预警作用,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企业应当建立流动性预警机制;企业应当结合自己的需要,在提高自身信用的同时,积极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拓展融资渠道;同时除流动资产外,企业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利用长期资产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实现资产和企业的流动性;建立以全面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制度把握住了财务控制和协调的核心问题,是最有利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预算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和实施内部审计对流动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正常融资结构基础上,制定应急筹资计划,恢复流动性能力。这些应对策略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具有实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