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德格尔与尼采的关系一直非常复杂,一方面,海德格尔将尼采强行解释为西方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在1936年至1946年之间是他的思想“转向”时期,而此段时期正是海德格尔解读尼采的时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尼采影响了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以重提存在问题并借由此在的生存结构分析获得通达存在问题的视野为主,后期则直接思考形而上学问题并引出自己“思”的道路,联接这两部分思想的就是他的“转向”时期思想。因此作者认为海德格尔对于尼采的解读与他对于形而上学进行整体清算并走向后期“思”的道路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本文的主旨就是借由探索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释申发他对于形而上学的克服,对应文章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具体阐述海德格尔的尼采解读,先从海德格尔所阐释出的尼采的形而上学体系进行讨论,说明尼采的强力意志与永恒轮回思想是如何接续古希腊哲学的两条道路的,进而讨论如何理解尼采的哲学是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完成并最终思考海德格尔将整个形而上学的历史解读为虚无主义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合理性。第二部分从海德格尔一生思想道路的发展入手,理清海德格尔从前期《存在与时间》中对于传统哲学遗忘存在问题的批判和时间性历史性问题的思考到“转向”时期关于形而上学基本问题与发展的思考再到后期走向哲学的终结与“思”的道路的思想发展脉络。海德格尔将尼采解读为西方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是对于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历史的清算,他借由此种解读使自己的“思”的道路成为可能;同时,海德格尔对于尼采的解读本身就包含有一种对于形而上学基本问题的预先思考。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引了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