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的以学术型人才为单一培养目标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既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因此硕士生培养机制改革就成为中国大学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本论文通过对硕士生培养的理论探讨、历史追溯、当下问题分析、国外经验分享、培养单位试点改革探索等研究环节,应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案例法等研究方法,紧密结合社会及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围绕在高校建立硕士研究生教育分化机制这一关键,尝试建立基于课程选择的学术分流机制,实现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构建适应现实需要的硕士生培养制度。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章内容: 第一章是应用型硕士生培养机制的理论探讨。本章通过界定“应用型硕士生”和“培养机制”两个概念,分别解决了研究生培养活动中“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么培养研究生”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为全文提供了分析框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本论文认为,学术分流机制是适应培养目标分化而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要素进行的重新整合。 第二章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回顾、现状描述及问题分析。通过历史回顾,反映出我国硕士生教育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发展轨迹。现状描述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在阐述具体研究过程的基础上,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访谈材料的归纳总结,发现我国硕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硕士生教育应整体向应用转型、培养应用型硕士生必须建立学术分流机制和要优化课程结构进行研究生教学方式改革。 第三章是英、美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借鉴。本章以两国的硕士生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硕士生教育的历史发展演进过程,深入了解其培养的特点,并就他们各自最具特色的经验进行剖析,探寻改革我国硕士生培养机制可借鉴的经验。 第四章是我国应用型硕士生培养改革的实践探索。本章主要选取三个层面的四个案例进行分析:其中三个是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试点;最后是一个应用型硕士生教学改革的试点。从本章的四个案例中看出,为了解决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问题,国家、高校和培养单位、教师都在进行着实践探索,这为硕士生培养机制改革提供了鲜活的实证经验。 第五章是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构想。为了更好引领应用型硕士生培养实践,具体明确具体地把握培养目标要求,本章首先进行了培养目标精细化研究,建立了应用型硕士生胜任力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硕士生培养的现实提出建立基于课程选择的学术分流机制对硕士生分流,从而实现应用型硕士生分类培养。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建立三个课程模块:一是作为所有硕士生基础课程平台的学术难度较低的共享课程模块:二是建构学术难度中等的应用性课程模块;三是建构学术难度较高的学术性课程模块。 经过理论探索——历史回顾——比较借鉴——实践探索——未来构建五个环节,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就能够从可能变成现实,就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摸索了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