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同一性是职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国外已有众多研究对职业同一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做了探讨,但研究样本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鲜有针对职场人士的研究,而国内与之相关研究则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以国内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工作1-5年的职场人士(以下简称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三组样本群的职业同一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人口统计学变量为基础),并探讨职业同一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三组样本群状况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以《个人职业目标状态调查问卷》(VIS的中文修订版)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为工具,分别调查了三组样本群的职业同一性和家庭环境(基于FES-CV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339份,其中高中生112名、大学生111名、毕业生116名。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高中生(m=7.95,σ=3.58)和大学生(m=8.37,σ=4.14)的职业同一性水平普遍偏低,相对而言,毕业生的职业同一性得分略高(m=11.3,σ=4.16);就职业同一性维度而言,三组样本群得分最高的均为“职业兴趣”,而“职业决策”得分最低,这表明三组样本群均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并不能在相应条件下做出职业决策。2)高中生的“职业决策”维度存在显著地域差异,甘肃高中生的职业决策水平显著高于上海高中生;大学生的“职业目标稳定性”维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职业目标稳定性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能力评价”维度存在显著生源地差异,城镇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评价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毕业生的职业同一性不存在人口统计学信息上的显著差异。3)相关分析显示,高中生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大学生家庭环境的知识性以及毕业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和组织性均与职业同一性呈现正相关,这说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水平越高的个体越有可能获得高水平的职业同一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三组样本群的家庭环境均可作为预测其职业同一性水平的有效因素,其中高中生的家庭环境对其职业同一性的预测效果最好,可解释职业同一性变化的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