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g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文学的对比工作,由来已久。随着文化的传播,文学对比逐渐从不自觉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中西文学的对比,可以提高和完善人们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审美能力。作为一种重要文学体裁的小说,虽然在中西方发源的时间层次上略有差异,但它们发展的轨迹却存在着一些相似性。西方小说真正被人们看作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是在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前后,随着城市市民阶层的出现,小说创作者们开始将笔触投向生活在城市中的商人、市民等普通群体,故此出现了生活气息浓厚的市民小说。中国小说出现的早期,虽然被正统文学者视为“道听途说”的“末道”,但由于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要,其生存环境虽然不易,却也是顽强地存在着。从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到宋元话本,再到明清小说,中国小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延续。特别是明清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市民阶层的出现,为小说的创作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改观。为了突显小说的市民属性,本文选择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十日谈》和中国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作为分析对象,进行了比较式的细读分析。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极大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后来的资产阶级大革命起到了思想动员作用。薄伽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对宗教的禁锢思想进行了鞭挞,歌颂了人的力量,强调了幸福在人间。十七世纪的中国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在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厂,商业繁荣。伴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市民阶级奠定了其经济基础和地位,文学艺术和审美价值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好色”、“好货”等理念深入大众人心,对于人欲的强调也达到了极点。在此背景下,冯梦龙编撰了《三言》,凌濛初创作了《二拍》。这些作品的出现,均体现了市民阶层丰富和壮大的事实。为市民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创作转变和审美转变,印证了文艺的复兴这一理念,由此体现出市民文化与小说之间的紧密联系。本文选取了《十日谈》和《三言》、《二拍》小说文本进行了若干母题的对比分析,共分为七个部分。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薄伽丘、冯梦龙和凌濛初的生平以及其作品,并指明了研究的目的,回顾了相关研究的文献;第一章对于“情”的母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借用冯梦龙的“情教观”以及薄伽丘的爱情观突显了市民阶层对于人性的追求,讴歌了“情爱”的力量;第二章比较分析了作品中的“性”描写。突出了市民对于“性”的渴求与认同,弘扬了“人欲”的向往,肯定了“性爱”的合理性;第三章对比分析了人们对待信仰的态度。通过作品中人们对宗教的看法描写,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性,展现了复兴期民众思想的解放,同时也通过作者行文中复杂心态的流露表达了市民对于宗教态度的复杂性心理;第四章选取小说中对待妻子劣行的个案对比,展现了对女性的贬低态度。透过对厌女心态的揭露,暗示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并对于性别歧视提出了反对的呼声;第五章是综合对比的环节。通过对“高利贷”等片段的对比,突出了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及社会的转变。强调了市民文化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影响;最后的结论部分对比了《十日谈》和《三言》、《二拍》的作品局限性,指出了小说和市民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最终肯定了作为意大利和明代文艺复兴期作品的《十日谈》和《三言》、《二拍》着实强调了市民文化对于小说的推动作用,从而印证了小说的市民文学属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分析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麻醉和拔牙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心律和心肌缺血的变化,为此类患者安全施行拔牙手术提供参考。方法:观察组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39例,对照组冠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济济多士,以兴大业。”人才蔚才能事业兴。进入新时代,开放包容的零陵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统筹推进
报纸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反贫困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1970年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马来西亚采取了很多的反贫困政策和多方面的反贫困措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发展中
建筑的高层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高层住宅采取规范、完整的 安全技术措施才能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的信息革命发展时代,地理信息系统类学科的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电子地图作为一种以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新型的地图产品,在此扮演的角色逐渐突
本文运用语料库的方法,以true和real这组近义词为例,从句法、语义韵和非词语化用法等方面区分二者之不同,探讨英语近义词的教学方法,研究指出:中国的英语教学可以运用语料库
纠纷是现实社会生活中时常出现的一种生存状态,为了生存的必要,纠纷会伴随着公民的一生,纠纷和矛盾往往是无法避免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求“以和为贵”,厌讼是人们的一种心理
本文以曲笛的演奏特点和部分与昆曲相关的曲笛曲作品为切入点,考察曲笛在昆曲伴奏中的演奏方式,解读昆曲的各类腔格,阐述了曲笛在昆曲音乐的影响下而形成的独特的演奏技法和
<正>萧红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历比较独特的一个作家,她颠沛流离的一生、波折起伏的爱情、英年早逝的悲苦命运成为传记史上一个不朽的话题。有关萧红的传记现在已经出了很多本,据
<正> 近两年经常看到《外国语》,发现每期都有数篇讨论翻译的文章,起初甚为高兴,但细读文章之后,却有点困惑:国内讨论翻译或翻译学,究竟到了哪一个层次,哪一个阶段?这一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