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震是宋以后少有的训诂与义理二者兼得的学者,他以训诂起家,名动京师,后期(主要是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四十二年)学术思想为之一转,把矛头直指清朝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僵化的程朱理学愈来愈不能推动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经成为一条锁链束缚着学人的思想。戴震深知这一点,作《孟子字义疏证》三卷,对程朱理学展开批判。当然,戴震并不是完全推翻否定程朱理学,而是在现有的框架内对其核心部分——理欲观进行激烈的批判,而理欲之辨的基础是人性论。因此,戴震有必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对程朱理学的人性论进行重构,以论证对其批判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戴震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深刻挖掘程朱理学人性论中的不合理之处,以训诂学的功底为依托,对人性论进行变革,从而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戴震对人性的阐述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自身的生平经历、个人性格因素联系密切,也与他的治学方法关系紧密。他对《孟子》中的重要概念、关键字词,以疏证的形式进行诠释,建立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同时,他直接批判程朱理学将人性一分为二的做法,以及理学对社会造成的恶果,使得他的人性论具备反传统、反权威的启蒙意义。 人性论是戴震哲学理论中最闪光的部分,也是理解他晚年力排众议、大声疾呼地批判程朱理学的关键所在。他以“气化”保证人性善,正因为气运行过程中彰显了德行,人继承“天地之德”而呈现出性善。戴震视人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重视人欲的作用,并将人欲提高到人性的高度,强调人自身存在的价值,将人从程朱禁欲思想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戴震的人性论既是对理学统治下的社会暴露出的问题的回应,也是对人如何生活的更好、如何幸福等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