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人性论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lx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震是宋以后少有的训诂与义理二者兼得的学者,他以训诂起家,名动京师,后期(主要是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四十二年)学术思想为之一转,把矛头直指清朝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僵化的程朱理学愈来愈不能推动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经成为一条锁链束缚着学人的思想。戴震深知这一点,作《孟子字义疏证》三卷,对程朱理学展开批判。当然,戴震并不是完全推翻否定程朱理学,而是在现有的框架内对其核心部分——理欲观进行激烈的批判,而理欲之辨的基础是人性论。因此,戴震有必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对程朱理学的人性论进行重构,以论证对其批判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戴震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深刻挖掘程朱理学人性论中的不合理之处,以训诂学的功底为依托,对人性论进行变革,从而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戴震对人性的阐述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自身的生平经历、个人性格因素联系密切,也与他的治学方法关系紧密。他对《孟子》中的重要概念、关键字词,以疏证的形式进行诠释,建立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同时,他直接批判程朱理学将人性一分为二的做法,以及理学对社会造成的恶果,使得他的人性论具备反传统、反权威的启蒙意义。  人性论是戴震哲学理论中最闪光的部分,也是理解他晚年力排众议、大声疾呼地批判程朱理学的关键所在。他以“气化”保证人性善,正因为气运行过程中彰显了德行,人继承“天地之德”而呈现出性善。戴震视人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重视人欲的作用,并将人欲提高到人性的高度,强调人自身存在的价值,将人从程朱禁欲思想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戴震的人性论既是对理学统治下的社会暴露出的问题的回应,也是对人如何生活的更好、如何幸福等问题的思考。
其他文献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始终是人最关注的问题,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实践史。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则是由人的理性所指导。理性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由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维度
高居翰[James Cahill]是美国汉学家,中国艺术史学家。1982年,高居翰的《气势撼人:17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一书获得美国大学艺术协会颁发的年度最佳艺术史著作之莫雷奖。
本文以当代美育关键词之一“情趣”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情趣”在古典文论中的历史面貌、分析了“情趣”在近代美育发微之际的时代特点,然后提取出朱光潜的“情趣”,深入具体
创伤性体验是作家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体验。张爱玲早年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对其小说创作及其艺术风貌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分析张爱玲早年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