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现代转型之研究——关于建筑技术、制度、观念三个层面的思考(1840~1949)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j_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试图跳出狭隘的"建筑学"专业领域,选择近代中国建筑技术及相关制度与观念作为研究工作的切入口,全面回顾1840年代至1949年这一时段内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通过文献发掘、实物调研与人物访谈获取大量史料,并加以分析与归纳,从而勾勒出近代中国建筑技术体系发展进程的轮廓及其与相关制度、观念演变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理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发展脉络,挖掘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并试图找出规律性线索,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论文首先在前言部分对相关的既往研究成果作简要回顾,提出该文的具体研究对象与时空界定、研究的指导思想、明确研究过程、方法、目标与论文结构.正文前三章分别论述1840年代以前、1840年代~1900年代以及1900年代~1920年代三个时段内中国建筑在技术以及相关制度、观念三个层面的发展、变化;而四、五、六三章则针对1920年代~1940年代年这一高潮时段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在建筑技术、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的全方位推进分别作了详尽论述与分析;作为三个层面互动的直接结果,第七章则专门讨论"中国固有式"建筑、"国际样式"建筑以及"现代运动"等建筑思潮与其技术、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而结语部分则希望通过总结中国建筑现代转型在上述时段内的演进脉络与发展规律来检讨中国建筑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高层住居外环境展开论述,把其看成是一个有机完整的基本单位,借鉴生命的细胞原理,以系统的观点分析这个基本住居单元外环境的边界、核心和近宅绿地部分,探索高层住居外环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密集地区作为国家经济最发达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其协调发展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而都市区空间协调发展将是城镇
学位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尤其是快速城市化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干扰,并且由于某些项目的建设只重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而缺乏生态观念,致使干扰
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对缺乏,城市人口集中,集合住宅已成为人们最普遍的住宅形式。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集合住宅飞速发展,城市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合住宅较之独
本论文是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黄土高原人居环境景观生态安全模式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中的平原型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的案例研究。 论文以“黄土高原人居生态单元”的小
当被要求画一张心中的理想景观的图画时,人们的答案通常显示出很高程度的相似性。他们好象有一个关于文化景观的内在的标准,包含了某些特征如水、小山、一些树、一小片森林
“整体保护”的概念指历史文化风貌区各个街区历史环境与历史建筑的全面保护。这要求对具体的、丰富的、多样的历史街区,开展历史价值的保护与呈现,并规划未来的振兴策略。这要
学位
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我国文物保护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核心的、严整有序的法规体系。其中,文物保护规划作为整个体系的重要
论文以住宅小区的三维立体建构为出发点,试图从新的视角,即小区的“形式”本质方面来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为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做一点自己的思考。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到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如德国鲁尔、日本九州等地。我国进行大量经济转型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因是很多建国前就进行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