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彩在陶瓷雕塑中的运用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twp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使用陶瓷材料已几千年,从最初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粗陶器皿,殉葬的彩绘陶俑,宫廷贵族把玩的官窑精品,到如今百姓的日用餐具,最后到快速发展的现代陶瓷艺术。陶瓷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里留下了重要的文化印迹。色彩,这一重要的艺术元素,一直紧密的伴随着陶瓷材料在人类文明史中不同的运用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很难将色彩孤立出来而仅仅关注雕塑的造型。陶瓷材料色彩的丰富多样性使得艺术家乐于将色彩的运用融入到陶瓷雕塑的创作当中。而这个融入的过程中,色彩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和艺术功能。本论文突破以往对陶瓷雕塑从历史时期、艺术风格或创作手法等脉络的研究方式,侧重于对陶瓷雕塑中的色彩运用的研究。论文从色彩语言、色彩与造型的关系和色彩在陶瓷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力图把握住色彩在陶瓷雕塑中的运用规律,并且通过对大量的实例进行归纳和整理,总结出陶瓷雕塑中色彩的表现手法、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正>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著2003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发掘了两座西周中期的大型墓葬。两座大墓的葬具均为一椁二棺,其中M2还有殉人4具。墓中均出土有大量
本文介绍电子商务物流的含义和特点,分析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并就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翻译方法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方法论的发展,以及文化融合潮流来分析,认为异化翻译乃大势所趋,但同时人们不能排斥归化翻译
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二地点位于遗址群中心位置,其中一号冢是形制清楚、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发掘清理墓葬及出士玉器颇多的一座积石建筑单元。一号冢共清理各类石棺墓25座,其中有
<正>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幅定名为“九主图残片”的帛图(图一),最早曾刊布在《马王堆汉墓帛书》(壹)中《九主》篇的注释内,帛书整理小组这样解释说:“马王堆三号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被盗大墓进行了清理。2006年9月初,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位于被盗大墓(M2)西南20余米处的祭祀
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甘肃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的西汉水北岸,2006年发掘人型建筑基址一处。21号建筑基址位于大堡子山城内南端较高处,呈南北纵长分布在两级台地土层堆积之下,南北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省委、省政府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贯彻主基调和实施两大战略的重要任务。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开阳县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和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