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对于这轮的增速下降到底是由于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引起的还是外部冲击导致的短期经济衰退,学术界仍存在分歧。因此,估计我国当前GDP潜在增长率及当产出缺口对正确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并制定合适的宏观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我国1978—2014年的潜在GDP和产出缺口进行估算,并比较了常见的5种统计滤波方法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统计性描述以及计量回归模型,详细考察了影响潜在GDP增长率的诸因素的变化情况。本文研究结论主要有:(1)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潜在GDP增长率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同时期产出缺口也由正转负,显示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现的经济增速下降是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和短期外部冲击导致产出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2)自2008年以来,我国劳动力、资本、全要素这三大要素的增长率都出现了恶化:其一,人口老龄化在加重,老年赡养比在攀升,同时20-29岁年龄段的劳动力占比在下降;其二,从2000年起我国的资本存量增长率在不断攀升,这导致从2008年至2014年期间,增量资本产出比(ICOR)上升了3倍,资本的边际产出率已经降到了近30年来最低点;其三,从2012年以后,我国越来越多省份的TFP增长率由正转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率需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劳动参与率;完善经济体制,提高TFP增长率;加快国企改革,加强国企市场化导向,提高国企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