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其基本价值理念之一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特征就表现为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共有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消除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弊端的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还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的内在需要。第二部分: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主要内涵与基本特征。生态文明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生态文明的内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剖析。狭义的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分支领域,而广义的生态文明则是一种新的更高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具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等基本特征。第三部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存在着自然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态资源短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生态价值观念不科学及公众消费模式不合理等。第四部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通过进一步搞好生态经济建设、强力推进生态政治建设、强化以生态为导向的文化建设以及全面加强生态社会建设才能逐步完成,从而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