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的微电网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angc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的悄然到来,无污染新能源的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尤为迅速。但由于其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接入电网易造成较大波动。而微电网作为一个小型可控网络,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孤岛运行,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管理提供了便利。因此,需要对微电网中电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发利用新能源,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综合考虑系统可靠性及经济性,在微电网并网模式下对其中各电源进行优化配置及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介绍如下:(1)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微电网的定义及发展研究现状。然后强调了微电网电源选址定容优化对今后微电网及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世界各国对于微电网的各项研究并指出微电网电源优化的必要性,为之后的微电网电源选址定容问题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研究了分布式风电、光伏、储能装置等微电网电源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原理特性,对其典型特性在MATLAB软件中进行了相关建模仿真研究,为后续微电网电源优化作理论和数学模型的准备。研究了多种应用于微电网优化的智能优化算法,并在MATLAB软件中完成对经典粒子群算法、经典遗传算法及本文所提算法的程序编译,编写三种基准测试函数,即Sphere测试函数、Schwefel测试函数和Rastrigin测试函数的相关程序,对三种算法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对比各算法的测试结果来证明本文算法在收敛及寻优性能上的优势。(3)在微电网并网模式下,建立了以电压偏差、负荷缺电率及储能容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基于经典粒子群算法和NSGA-II算法多种优化策略的混合智能优化算法。通过MATLAB实现经典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所提算法的程序编译,以IEEE33节点测试系统为例,对微电网中各电源进行优化配置。在MATLAB中分别采用经典粒子群算法和本文提出的混合智能优化算法这两种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得出微电网中各电源的最优接入位置和最优配置容量,并通过对两种算法优化配置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所提算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选取三种负荷类型分别在测试系统中进行储能优化配置,研究了负荷类型的不同对储能优化配置的影响。(4)在MATLAB软件中运用GUI功能模块设计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相对应的可视化软件界面。在简单介绍了MATLAB中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功能模块后,依据本文研究内容设置了软件菜单,利用GUI设计了欢迎界面、软件初始界面、优化算法界面及微电网电源优化主界面,并编写相应程序实现各控件的功能,设计相关菜单中关于子菜单的软件界面,完成所有软件界面的设计,更为直观的看到本文的研究内容,使得微电网电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及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和前苏联的一些学者曾运用遥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沙尘暴频繁发生的中亚地区从地面和高空对沙尘暴的形成、发展、和降尘过程持续跟踪观测,他们的合作研
报纸
<正>北京市六一中学近几年来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方向,把"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才"作为办学宗旨,以"优
林徽因的小说创作历时较短,篇目不多,然而却有典型的京派气派。通过对小说《模影零篇》的分析,看见其艺术阐释的特征:即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总力图促成一种平衡,形成距离之美。
<正>旧县中心小学始终秉承强化素质教育,深化"开放式办学",全面推进"减负提质"的工作方针,在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过程中,做活校本教研,深化鼓励教育,提高课堂实效,落实实践
<正>众所周知,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资产预算是财政部门预算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要与财政预算模式相适应。
<正>在目前的业绩报告制度下,会计收益仅反映收益的数量水平,难以反映收益的质量。而忽视收益质量的获利能力评价是不全面的。如何评价和分析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不仅是一项重大
近年来,随着“安然”、“银广夏”等财务问题不断涌现,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和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要工具。为了使我国企业能够顺利的实现自身的经营目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课文有很多,从一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下册的11册教材,共有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课文106篇(其中19篇为选学课文,87篇为阅读教学课文),约
简述世界汽车涂装机器人的最新发展。阐述了编程方法与机器人的应用等。
目的:观察扎冲十三味的5种工艺处方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灌胃给药,连续21 d,末次给药后1 h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造实验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后用BT87-3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