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传染性脓疱(Contagious ecthyma,CE),也称为“羊口疮”(Orf),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绵羊、山羊感染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在唇部、口腔、舌黏膜、上颚、鼻腔、蹄甲、外阴等部位形成丘疹、水泡、脓疱、溃疡以及结痂。ORFV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其中羔羊最为易感。作为痘病毒科成员之一,ORFV基因组庞大,由位于两末端的反向重复序列(ITRs)(ORFs001-008和ORFs112-134)和中央核心区(ORFs009-111)构成,其中末端区ITRs被证实主要是与病毒的毒力、宿主范围以及调控宿主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有关。然而,目前末端区仍有部分ORFV编码蛋白功能尚不清楚。为研究ORFV末端区122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本研究首先以ORFV-SY17毒株为实验材料,利用PCR技术扩增ORFV122基因,将该基因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出PET-28a-122重组表达质粒;然后将该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经IPTG诱导剂进行诱导表达,并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对ORFV122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后的ORFV12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多抗能够与ORFV全病毒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利用间接ELISA对抗体效价进行检测,效价约为1:80000;该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后续针对ORFV122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ORFV-SY17株122基因缺失病毒株(ORFV-SY17△122),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ORFV122基因左、右同源臂核苷酸序列,将其与pSPV-EGFP质粒连接,成功构建出穿梭质粒pSPV-L-EGFP-R。将穿梭质粒转染至已接种ORFV-SY17的OFTu细胞,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筛选标记,利用荧光显微镜进行ORFV-SY17△122缺失病毒株筛选。经多轮筛选后进行PCR鉴定,成功获得ORFV-SY17△122缺失病毒。为了明确122基因缺失对病毒毒力的影响,分别将野生型毒株和ORFV-SY17△122缺失毒株接种家兔和羔羊,结果显示,ORFV-SY17△122缺失毒株接种家兔和羔羊的病变面积较野生毒株明显减小,病程时间较野生毒株显著缩短,该结果表明122基因为ORFV的毒力相关基因。此外,ORFV-SY17野生株和ORFV-SY17△122基因缺失株生长曲线测定的结果显示,缺失122基因将显著降低病毒的复制能力,该结果表明122基因为ORFV复制的必需基因。综上,ORFV122基因是与毒力相关基因之一,并与病毒复制有关。深入了解ORFV122基因的功能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ORFV致病机理,而且将为研发ORFV疫苗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