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镍基阳极材料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能够高效地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而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化石能源的能量利用效率。此过程电化学反应的产物主要为水和二氧化碳,极大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Ni基金属陶瓷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对燃料优异的催化活性,因而被广泛用作SOFC的阳极材料。然而,当以碳氢化合物为燃料时,其很容易发生积碳,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乃至失活。为提高Ni基阳极催化活性的同时,使其具有增强的抗积碳能力,本工作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对Ni基金属陶瓷阳极材料进行优化和改进,取得以下进展:(1)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i-MnOx-Ce0.8Sm0.2O1.9(SDC)复合阳极材料,研究了其作为以甲醇为燃料的中温SOFC阳极的抗积碳能力和催化活性。当Ni:Mn摩尔比为0.95:0.05时,阳极极化阻抗最低。高的催化活性归因于电子从Ni向Mn的转移和阳极中晶格氧含量的增加。在以该材料为阳极,SDC-(Li0.67Na0.33)2CO3为电解质的单电池中,700℃下以甲醇为燃料时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为0.72 W cm-2。此外,由于Ni-MnOx-SDC材料中的晶格氧含量高以及Mn物种在电极反应过程中存在氧化还原循环,因此阳极的抗积碳能力提高。随着阳极中Mn含量的增加,单电池的稳定性得到增强。(2)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模板,制备了具有三维有序大孔(3DOM)结构的Ni-SDC阳极材料,并分析和阐述了氢气在阳极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机理。相比于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的SDC(HT),3DOM SDC中的晶格氧具有更高的活性,3DOM SDC与Ni的相互作用也更强,有利于晶格氧的释放和还原气氛下SDC中氧空位的形成。因此,Ni-3DOM SDC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具有比Ni-SDC(HT)更高的电化学氧化催化活性。以Ni-3DOM SDC为阳极,采用0.50 mm厚的SDC-(Li0.67Na0.33)2CO3复合电解质支撑的单电池,在700℃下以氢气和甲醇为燃料,最大功率密度值分别为1.28和1.63 W cm-2,是以Ni-SDC(HT)为阳极的单电池最大功率密度的两倍以上。Ni-3DOM SDC阳极也具有很高的抗积碳能力。(3)采用EDTA-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Ni掺杂量的Sm0.20NixCe0.80-xO2-δ材料,经过还原处理形成有Ni纳米颗粒析出的SOFC阳极材料。相比传统浸渍法,这种出溶法是一种更简单、更易实现提高催化剂性能的方法。EIS结果表明,还原条件下,随着表面Ni含量的增多,三相界面(three-phase boundary,TPB)密度大大增加,所以电池的极化阻抗减小。当以SNDC15为阳极时电池的性能最高,其在700℃氢气和甲醇燃料下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1.26和1.48 W cm-2。由于小尺寸的Ni纳米颗粒与氧化物载体之间有强相互作用,可以抑制积碳的形成和长大,因此,即使在SNDC15样品中,其积碳量也仅为12.4%,远低于同等Ni含量的其他阳极材料。(4)结合之前对阳极中活性金属或载体材料修饰改进的相关研究工作,制备了Ni-SSnxDC复合材料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以简单高效的途径实现对活性金属Ni和载体SDC的同时修饰。其中,Sn可以进入到SDC的晶格中形成Ce-Sn-O固溶体,当掺杂量进一步增大,对于Ni-SSn10DC和Ni-SSn15DC,还原后能同时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和固溶体。由于Sn的加入,CH3OH的氧化温度显著降低,晶格氧活性提高。阳极反应速率主要由O2-扩散决定的。采用Ni-SSn10DC为阳极单电池在700℃以氢气和甲醇为燃料时的性能最高,分别为1.99和2.11 W cm-2。Ni-SSnxDC系列阳极的活化能在0.32~0.65 e V,该阳极材料有希望在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运用。此外,Ni-SSnxDC阳极的高氧活性也提高了其抗积碳性能。
其他文献
本论文基于配体的反位效应合成了一系列吡啶桥连Pincer型Fe、Cu和Mo配合物。以CO2参与的反应为模型反应,对这些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与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及配体的反位效应进行了研究,为高效过渡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合成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科学理论依据。1.在第2章合成了一系列N-杂环卡宾(NHC)-Fe配合物,该Fe配合物与双三苯基膦氯化铵(PPNCl)构成的双组分催化体系在CO2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
学位
过去几十年间,人们对DNA的研究逐步深入,DNA已不仅仅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可编程序列结构的生物高分子,并可用来构筑DNA材料。DNA材料因其序列可编程性,结构可控性,动态响应性,功能可定制性,遗传学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在众多研究领域展现出独特应用优势,例如医学诊断,疾病治疗,蛋白质工程,纳米工程和光电子学等。在这些领域,DNA的多重作用得到充分研究。在生物学领域,DNA
学位
子囊霉素(FK520)是由吸水链霉菌子囊亚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ascomyceticus生产的具有抗痉挛、抗真菌及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理活性的23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研究利用聚羟基丁酸酯(PHB)作为胞内碳库,增加了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碳供应,并通过PⅡ信号转导蛋白对碳流的调节作用,提高了子囊霉素前体的合成量,最终实现子囊霉素在吸水链霉菌子囊亚种中的高产。(
学位
铅卤钙钛矿微纳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等诸多光电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表面缺陷少、稳定性好的铅卤钙钛矿微纳晶体,对于抑制非辐射复合,提高载流子传输和制备高质量的光电器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晶面优化、结晶过程优化和组成优化,制备一系列表面缺陷少、光电性能优异、稳定性好的铅卤钙钛矿微纳晶体,并对其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研
学位
镁二次电池因金属镁负极具有高体积比能量密度(3833 m Ah cm-3)、低还原电位(-2.3 V vs.SHE)、储量丰富、安全性强等优势,成为“后锂离子时代”最重要的选择之一。然而,在传统有机电解液中金属镁负极表面易形成不导镁离子的钝化层,阻碍镁离子的传输。在镁二次电池发展初期,人们致力于开发新型电解液来缓解此问题。近些年,在镁负极表面构建导镁人工层的策略极具发展潜力,通过该方法可使金属镁负
学位
费托合成反应可以利用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将非石油碳资源进行清洁高效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力发展费托合成技术可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提供保障。尽管该技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在催化剂的设计及机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科学问题,而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费托合成产物选择性的调控。受Anderson-Schulz-Flory分布规律影响,费托合成反应产物的分布范围广
学位
<正>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是“百科之母”,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阅读能力是语文的核心素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集认读、理解、鉴赏、评价与活用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水平体现[1]。
期刊
随着钙钛矿电池效率超过25%,稳定性差成为钙钛矿电池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钙钛矿表面及内部的大量缺陷是导致钙钛矿电池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本论文从钙钛矿材料缺陷钝化着手,以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电池。(1)通过甲胺气体处理和新戊胺盐酸盐(NPACl)界面修饰相结合的方式,钝化了甲胺铅溴(MAPb Br3)钙钛矿内部、钙钛矿/空穴传输层(HTL)及钙钛矿/电子传输层(ETL)界面的缺陷。通过这种方式制备的钙
学位
为应用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汽油吸附脱硫(S Zorb)装置物料进行在线分析,基于大量有代表性的S Zorb装置原料汽油和产物脱硫汽油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预测S Zorb装置物料密度、辛烷值、蒸气压、馏程和烃组成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模型交互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与标准方法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通过配置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和应用所建S Zorb装置物料多性
期刊
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高于90%的荧光量子产率,窄的半峰宽和从紫外到近红外光区内可调节的发射光谱,上述优点使其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钙钛矿量子点及器件制备工艺愈发成熟,材料与器件性能均呈现爆炸式突破,但仍难以满足应用需求。本文以提升钙钛矿量子点材料性能与器件效率为目标,以离子掺杂与界面修饰为解决途径,设计实验,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成果。(1)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