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而高质量的信息对上市公司是一把“双刃剑”,研究证实信息披露具有增加股票流动性、降低资本成本等积极作用,但是,信息披露也会导致上市公司经营成本的提高,在收益与成本之间的良好平衡成为管理者重要任务。管理者为了能够使公司利益以及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选择违规成本小、隐蔽性强的信息披露管理方式对信息进行干预和控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是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与监管机构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目前对于信息披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表现形式和对市场以及投资者的影响的研究还非常缺乏。本文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为研究对象,借助金融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深入的研究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的微观金融理论基础、信息披露管理的策略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管。本文阐述了信息披露管理的相关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信息披露管理的产生背景、动机和理论解释。提出从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信息产生、信息传播到信息接收三个阶段对信息披露管理进行研究的思路,形成了从信息披露质量管理、信息披露时间管理以及信息传播过程管理到信息披露监管的研究路线。从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信息披露与系统风险管理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管理的微观金融理论进行了研究。通过引入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条件假设,分别在信息独立与信息相关条件下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选择模型,得到了基于资本成本与系统风险管理的信息披露质量与信息披露数量之间协调选择策略,为解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提供了金融理论依据。引入了数据挖掘技术评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方法,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信息披露及时性特征,从两个层面研究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间管理。其一,研究了及时性披露的时间管理策略,根据信息披露过程,建立了上市公司顺序性信息披露与同时披露的时间选择模型,分析了及时性披露的时间选择过程和影响因素;其二,研究了定期报告披露时间的影响因素,通过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特定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时间的综合影响因素。根据信息传播原理,一方面从公开披露、内幕信息传播与同行业内信息传播三个角度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建立了证券市场信息传播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了同行业信息传播效应的存在,分析了上市公司在信息传播阶段对信息披露采取的管理策略;另一方面,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及管理者对信息披露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分析了对信息披露管理进行监管的途径,提出了针对信息披露管理的监管措施,实证检验了信息中介在信息披露监管过程中的监督作用。通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的理论基础以及信息披露管理方式的研究使投资者能够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清晰的认识。这些研究拓展并完善了信息披露理论研究,同时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证券市场监管科学化以及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维护市场公平都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