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地壳变形的动力学成因及强震间相互作用机理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川滇地区地壳变形的动力学成因及强震间相互作用机理,论文基于川滇地区较为精细的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通过开展多组数值模拟实验,探讨下地壳流、介质流变性差异、活动断裂等对地壳变形的影响,获得较为理想的川滇地区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震间、同震及震后效应的影响,分析1970年通海M7.7级地震以来川滇地区15次强震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强震发生造成区域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场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下地壳流在川滇地区的地壳变形中起重要作用,当下地壳流动速度比上地壳快约10~11mm/a时,速度场大小、方向的模拟值与GPS实际观测值均吻合较好。华南块体中下地壳粘滞系数增加时,介质的流变性差异造成相邻块体运动学特征的变化,使得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程度更高。活动断裂的存在吸收川滇地区地壳的运动,从而造成块体间相对差异性运动。模拟给出的鲜水河断裂左旋滑动速率最大达9.55mm/a,而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左旋滑动速率相对较小,在3.1~9.4mm/a间变化。基于理想动力学模型的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川滇地区15km深处最大主应力场呈现明显的分区特征,从北部巴颜喀拉块体的近东西向逐步转变到华南块体的南东向、滇西块体的北东向及滇南块体的辐射发散状分布。若将川滇地区的龙陵双震及澜沧-耿马地震分别处理为一次地震事件,对于发生在自1970年通海M7.7级地震以来的13次强震,在视摩擦系数’?=0.4或0.6时,6次强震发生在先前地震发生所引起的应力增加区内,2次发生在应力影区内,4次地震基本未受先前地震影响,处于应力增加区内的地震占50%。同时,在两次松潘M7.2级强震之间存在明显的应力触发作用。就同震作用分析表明,在视摩擦系数’?=0.4时,1976年8月16日松潘M7.2级地震造成8月23日M7.2级地震震中滑动方向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达0.217MPa,明显高于地震触发的阈值0.01MPa。在系列强震发生之后,应力增加较为明显的断裂有:龙陵-澜沧断裂北段、孟连-澜沧断裂北东段、鲜水河断裂北西段断层交汇区、虎牙断裂中段及龙门山断裂中南段,最大增加量达1.5MPa。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以下简称"鉴证报告")均为自愿性披露(IPO公司除外)。已有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倾向于自愿披露鉴证报告,但由于公司披露鉴证报告会增加其披露成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折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而造成,高发于老年人群。目前该病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该手术创伤小、易操作
论述了7类不同的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概况,介绍了近20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为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和抗癌谱广的新药物揭示了可循的途径。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性质,从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介绍了自主学习的涵义、理论基础、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筛查中MGMT、p16INK4A和ECAD基因DNA启动子甲基化等指标的意义。方法针对本院老年病科室收治的50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实施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老年健康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然而不同企业在创新类型的选择上并不是随意的。维持性创新是对现有主流市场上产品性能改进做出的贡献,而破坏性创新是立足于低端市场并对主流市场具有破
科斯定理是寻求外部性问题内在化的一种途径与方法,它以市场经济为前提,借助交易费用这一中间媒介,通过产权制度安排这一根本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尽管科斯定理有其自身局
根据GJB5240-2004《军用电子装备通用机箱机柜屏蔽效能要求和测试方法》对测量用发射天线的要求,发射天线须放置于机箱内,所以天线尺寸要足够小,同时须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能。
“功能加忠诚”理论由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旨在解决翻译中的文化特殊性、满足译文读者阅读期待的同时使译者受到译文发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