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降低药品费用,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我国在2009年底开始正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丹阳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37个县(区)之一,在2009年12月底前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价销售。为了检验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的效果形成本文。  一、绪论  首先介绍了我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背景,明确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概念,简单综述了国内外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实施现状及相关文献研究,总结当前我国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存在问题,确定研究角度,结合我国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目标,选取政策评价指标,从机构、药物、人三个政策相关方,基层医疗机构运营、基本药物可及性、用药合理性及医患双方对零差价政策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来分析丹阳市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效果。  二、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对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影响  本章对丹阳市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后基层医疗机构筹资运营、服务效率和费用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基层慢病住院患者负担的因子载荷变化,结果发现:①财政补助落实,以药养医弱化,医疗机构功能得到转变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到2014年补偿金额增长7.09倍,占总收入比例超过40%,完全弥补了药品零利润造成的机构亏损,以药养医明显淡化;2014年公共卫生经费比例占财政补助金额34.11%,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重的转变;②医疗服务效率提升,费用下降,门诊患者负担减轻医务人员日均服务人次上升70%,病床使用率上升50%,门诊平均费用逐年下降,药费下降了11.46元,药品的可负担性有所提高;③基层医疗机构有逐利倾向住院日延长了1.21日,门诊检查费用上涨了18.29%,住院检查费用上涨118.89%;④村医收入低,保障不足,后继乏人村医收入下降近45%,只占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的40%。建议落实村医收入补偿渠道,制订相应的保障、晋升机制来维持村医队伍的稳定性、可持续性;⑤零差价政策的实施使基层住院患者负担更明朗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基层慢病住院患者负担的因子载荷变化,观察变量中药费、检查费、诊疗费的因子载荷分别由药品零差价实施前的0.61、0.34、0.44上升至药品零差价实施后的0.79、0.5、0.77,说明观察变量药费最能体现患者负担,控制药费来减轻患者负担的做法是有效的,如果检查费、诊疗费也能得到监控,那么住院患者负担将进一步减轻。  三、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可及性  本章对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使用频率及金额排名前列的药物进行统计,并且计算几种常用的药品日均费用(DDC)发现: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临床需求不匹配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品种数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数50%左右,儿科、妇科用药品种占比分别为1.75%和3.95%,妇儿用药极度缺乏。基本药物配备率、目录临床利用率偏低,建议基于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用药需求,合理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②中成药使用率上升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频率前十五种药物中,中成药品种由零差价政策实施前的3种增加到5种,使用金额前十种药物中,中成药的份额由17%上升至42%,符合国家鼓励的“中西药并重”原则;③基本药物的可负担性上升通过对比几种常用药物在零差价政策实施前后的日均费用发现,绝大多数常用药物日均费用下降明显,患者药品费用负担降低。  四、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对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本章对零差价政策实施前后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处方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前后处方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①合理用药意识有一定提高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实施后,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处方率达100%,平均处方费用下降12.2元,P﹦0.00,差异明显,多重用药处方比例下降至1.5%,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注射处方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明显;②合理用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平均处方用药数目、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输液处方比例及激素用药处方比例虽有下降,但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著差异。建议从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行为出发,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加大考核力度并完善保障合理用药的相关配套措施。  五、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本章对影响医务人员及患者对零差价政策满意度的各变量进行逻辑回归,结果发现:进入影响医务人员对零差价政策满意度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基本药物的供应情况、医务人员对相关培训满意度、对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了解程度、政策实施后经济收入的变化和基本药物品种能否满足用药需求,统计量分别为:3.430,3.389,2.997,1.783和0.859;进入影响患者对零差价政策满意度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基本药物品种能否满足需求、基本药物的供应、对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了解程度和基本药物的质量,统计量分别为:5.799,3.397,2.135和1.923,各自变量按统计量的大小对政策满意度实施影响。对政策了解程度、基本药物的品种及供应是影响二者满意度的共同因素,除此以外,丹阳市基层医务人员更关注培训效果和自身经济收入变化,患者更关注基本药物质量。  提出提高满意度的建议: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展开不同针对性的宣教,对医务人员应侧重培训政策的目的意义和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对患者的宣传内容则应突出基本药物的经济性和疗效性,在改善认知的基础上,扩大基本药物品种目录,改善基本药物供应链,保证基本药物质量并满足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的收入需求。
其他文献
海洋天然产物具有结构复杂和生物活性多样的特点,长期以来在新药和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过程中,我们对采自于中国南海海域
胚胎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受到伦理学和免疫排斥等因素的限制,胚胎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面临巨大挑战。2006年以来,科学家利用病毒感染的方式表
决银方(原名血热Ⅰ号方)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沿用至今的临床经验方,全方由金银花、石决明、牡丹皮、生地黄、大青叶、白花蛇舌草、郁金、菝葜八味药
该文分别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丙炔醇为起始原料,从两条路线合成了SK&F96067,并对 工艺进行了部分调整和改进,总收率达到文献水平.并且在保持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六个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烯烃配位的手性双烯配体、膦烯配体及硫烯配体的设计合成尝试,着重研究了基于硫手性的新型手性硫烯配体的设计及其在铑催化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并且
蛋白多肽类药物具有分子量大、理化性质不稳定等特点,其高级结构易遭到破坏从而造成药物失活。此外,突释量较高、包封率差、药物累积释放量低也成为微球制剂研究的难点。静电纺
流感病毒核蛋白是近年来设计开发新型流感病毒抑制剂的一个理想的潜在靶点。本论文以已报道的核蛋白抑制剂nucleozin为先导分子,应用骨架迁移和生物电子等排策略,设计合成了五
喹唑啉类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目前已有部分喹唑啉类抗肿瘤药物相继研发上市。本论文以EGFR为靶标,以已上市喹唑啉类药物为先导,进行优化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
碘代烯烃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合成子,它做为有机中间体广泛用于天然产物、药物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近年来,随着以碘代烯烃为反应原料的过渡金属催化的Heck,Suzuki,Stille,Sono
本学位论文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中药活性成分在血脑屏障和肠道屏障通透性及相关性研究,第二部分是抗癌药盐酸希明替康猴毒代动力学及其由肝羧酸酯酶介导的代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