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细菌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感染性致盲性疾病,常发生于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后,其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最多见。万古霉素,一种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已成为细菌性眼内炎早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目前是临床治疗细菌性眼内炎最有效的手段,但超过安全剂量会引起视网膜毒性反应,其机制不明。近来,许多学者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内以谷氨酸为主的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可产生兴奋性毒素作用,致神经元死亡,且多种视网膜病变与此有关。 为了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所致视网膜毒性的发生机制,我们以万古霉素为代表观察药物剂量与毒性反应程度及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的关系。从而初步探讨毒性反应机制,并提出万古霉素经玻璃体注射的安全剂量、中毒剂量,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动物 健康成年白化兔,体重3-3.5kg/只,雌雄不限。 二、材料 注射用500mg万古霉素粉针剂为层析纯化药品;谷氨酸检测试剂盒(比色法)。 三、方法 96只兔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各24只兔(48只眼)。实验1~3组分别经玻璃体注射浓度为1mg/0.1ml、2mg/0.1ml、5mg/0.1ml的万古霉素溶液。对照组按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0.1ml。药物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通过直接检眼镜、光镜和电镜检查来作出评价。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采用比色法测量。各组分别于玻璃体注药后1、4、7、14天随机取6只兔处死并立即摘取眼球(12只眼)。6只眼分离出视网膜,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各标本谷氨酸浓度。剩余6只眼一剖为二分别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