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教师激励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一方面,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待提高,绩效津贴补助等机制还不够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教师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学校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人本关怀缺乏,对教师的精神需求关注不到位,导致教师工作倦怠情绪明显。在城市引力和农村推力的共同作用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下。因此,研究农村小学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引导教师激励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和调查法,以相关激励理论为支撑,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成安县周边农村地区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多名教师进行了深度的访谈,重点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人本关怀、激励管理的现状、激励问题的影响因素、引起激励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们对教师激励政策的态度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低下、工作效率不高、工作倦怠情绪高涨的问题。农村教师经济福利待遇低下,办学条件艰苦,自身发展没有前途。目前,我国农村存在以下问题:经济薪酬激励不足,教师留用意愿低;教师人本关怀激励缺乏,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突出;教师激励管理不佳,激励效果低下。导致农村小学教师激励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投资力度不够,薪酬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导致教师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教师的激励关注不够,需求分析不足;外界因素的负催化作用明显;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缺陷等。合理的农村小学教师激励,关系到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关系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本研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农村小学教师激励的策略。首先,加强中央财政投资力度;其次,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和优化;再次,建立健全农村小学教师专项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尊师重教氛围浓烈;改善学校管理模式;最后,加强教师激励的政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