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根际合成抗生素假单胞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GP72菌株生防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室的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根际合成吩嗪类以及聚酮类抗生素的假单胞菌对植物病原菌起着天然的生防作用。本课题通过在华东地区六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甜椒根际土壤样品,以假单胞菌株M18中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PCA)和藤黄绿菌素(Pyoluteorin, Plt)合成基因簇中保守基因为分子探针,运用原位杂交及检测发酵产物的方法,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48株能够合成PCA与Plt的假单胞菌群,大致占了通过King’s B (KMB)培养基筛选菌株总数的0.4%。其中合成PCA的菌群(45个)占到了分离菌株总数的94%,分布的地点也相当广泛,而同时合成PCA及Plt的菌群(3个)只占总数的4%,分布范围也相对比较狭窄,在上述采样点中没有发现单独合成Plt的菌株存在。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方法,根据该菌群核糖体16S rDNA以及16S rDNA与23S rDNA之间的间隔区域(Inter Transcript Space, ITS)的HaeIII酶切片段类型,可将所获得的假单胞菌群分为19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合成PCA的菌群可分为16个不同的基因型。从不同地点基因型的不同分布我们可以看出基因型A5广泛分布于各个不同的采样点,同时每个采样点都有彼此不相同的特异基因型分布。从顾庄和马桥两地分离得到的合成PCA的菌株分别占了PCA合成菌株总数的31.1%和26.7%。在6个采样点中顾庄和马桥两地的甜椒受真菌感染程度最轻,这也从侧面暗示了合成PCA的菌株作为潜在生防菌群起到了一定的生防作用。而且在真菌病害发生较少的顾庄与马桥两地发现了更多的隶属于基因型A5的菌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基因型A5在PCA合成菌群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作为今后进一步筛选分离潜在生防菌株的分子遗传标记。随机选取每种基因型中的一个菌株为代表,通过对该区段进行扩增、测序以及NCBI数据库中的已有序列比对,我们发现PCA产生菌群中占主导地位的菌群主要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
其他文献
ITO薄膜即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s)半导体透明导电膜,有良好的导电性,高的透过率,并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可应用于航天领域电磁监测卫星的太阳电池板上以控制其表面电位。
稻瘟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子囊菌Magnaporthe grisea。稻瘟病菌也是一种研究病原真菌-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模式生物。研究稻瘟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