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非均匀下垫面的感热估算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B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对于全球大气环流和中国的天气气候都有重要影响,在高原大气的热量源汇与地面的热量平衡中,感热通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青藏高原地形及地表状况复杂,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加之高原上的观测站点缺乏代表性,青藏高原地表感热通量的计算一直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利用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资料,结合多种卫星遥感资料,建立了高原感热通量参数化方案,建立了感热2000~2014年的序列,研究了近15年来高原感热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积雪、风速、地-气温差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通过修改原始廓线公式,增加了植被指数和植被高度表征的植被作用项,得到粗糙度的优化方案。使用地-气温差修正,得到热传输附加阻尼(kB-1)的改进方案。最终得到了一套适用于青藏高原非均匀下垫面的感热参数方案。使用站点观测资料的热力输送系数对本文计算结果进行检验,证明该估算方案具有一定合理性。比较了ERA-Interim、JRA-25、NCEPR1、NCEPR2四套再分析资料的感热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趋势,本文估算结果覆盖了其他结果的大值区域,最值分布基本一致。2000~2014年各种资料均呈现感热增加的趋势,但本文的感热计算值大小与观测资料结果最为接近。  (2)通过分析青藏高原相关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动力学粗糙度(z0m)、热传输附加阻尼、热力学粗糙度(z0h)的空间分布与植被指数(EVI)密切相关,各参数在高原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对于不同的生态地理区域,热力输送系数的年际变化差异较大,高的植被高度、密度和地表的热力特征对应高的热力粗糙度和热力输送系数(CH)。青藏高原感热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季节演变特征大致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高植被和地-气温差偏大的区域感热偏大。2000年以后,高原感热的年际变化趋势总体为增强,不同区域又呈现不同的变化速率,其中中西部腹地感热为微弱的减弱趋势,东南部作为平均感热最大的区域,其年际增加速率也最大。  (3)青藏高原感热通量与积雪关系显著,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中春季积雪对夏季感热的影响要强于春季同期相关。青藏高原感热通量与风速的关系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大多分区在春季呈正相关,而夏季和冬季呈负相关,秋季有正有负。青藏高原感热通量与地-气温差关系显著,除了东部两个分区在夏季呈负相关,秋季未通过信度检验,其他分区在各个季节都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感热计算公式一致。结果可能会受植被的生长状况变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气溶胶在成云致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云和雨的形成和发展,决定着全球水循环以及太阳辐射收支平衡,因此气溶胶、以及气溶胶与云相互作用是引起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刘少奇的哲学思想很丰富,其中对两类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提出了颇有哲学色彩的新观点,对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社会主义的新矛盾观:两类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概念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是否存在矛盾?有什么矛盾?...
利用1979-2014年ERA-Interim月平均温度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对流层中上层(500-150 hPa)温度纬向偏差的分布特征,并将青藏高原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纬向偏差进行垂直积分后,尝试构建一
南亚夏季风的爆发预示着南亚地区雨季的到来。其不仅对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关乎生命和水资源安全。在雨季开始的时候(5月),降水增加非常迅速且伴随着很强的年际
若要编写最新版的新闻学辞典,“网友曝”一词大概不能不收入其中。其基本意思是,网友通过网络平台率先曝光某一信息,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大众传媒再以“网友曝”之类的称
二十年前,资本市场正式在中国登场亮相,鸣锣开张。在此之前它还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中国人从上到下对资本市场陌生得惊人。盘点这二十年,令人感慨万千。二十年前,中国资本市场
本文综合利用高空、地面、地面加密、卫星遥感、等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对2001—2010年间我国北方沙尘暴过程进行普查的基础上,针对十年间冷锋型和蒙古气旋型沙尘暴过
针对具有输出干扰的线性时不变单输入单输出系统,首次运用基于逆模型的迭代学习控制理论分析其轨迹跟踪控制问题.通过严格的数学分析,提出了无干扰输出误差的数学期望计算公
提到葡萄酒,就会想起这么一个故事,从前一位波斯国王很爱吃葡萄,为了怕别人偷享他的最爱,他把葡萄藏在密封容器中,外面写上“毒药”两个字。有一位妃子因为失宠而不想活,偷偷
台风登陆过程产生的结构变化容易引起台风的强度变化以及降水的非对称分布。本文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和TRMM3842三小时降水资料,研究了台风莫拉克登陆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