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癌症正成为影响国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癌症作为一种创伤性事件,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抑郁情绪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淡漠、沉默寡言、疲乏无力、悲观绝望、轻生寻死等,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康复、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家属或照顾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以H街道的22名患有抑郁情绪的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社会工作干预研究。基于前期的文献梳理和需求调查,本研究将心理灵活性、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将抑郁情绪作为结果变量。借助抑郁自评量表测量抑郁情绪,通过接受与行动量表中文第2版、认知融合分问卷测量心理灵活性,使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别测量癌症患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将符合条件的癌症患者分配到干预组与对照组,使用量表开展前测与后测。其中,对照组的癌症患者不接受心理治疗,干预组的癌症患者参加小组活动。根据社会工作干预研究的步骤,梳理了癌症患者抑郁情绪的问题理论、逻辑模型和变化理论,开发并完善干预手册,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接纳承诺疗法为理论依据的小组活动。在干预小组中,通过隐喻、行为训练、正念练习、分享反思等多种方式引导组员认识自我、观察自我、接纳自我,增强其对自我觉察能力和专注能力,促使其认知的改变;通过行为练习、价值讨论、家庭练习等对所学知识的强化,促进组员行为的改变等。通过介入认知(正念和接纳)和行为(承诺和行为改变)两个过程,增强癌症患者的心理灵活性,提高其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干预结果和定量资料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前测量表得分基本同质,干预组的前后测量表得分存在显著变化,而对照组则不存在显著变化。研究表明,以接纳承诺疗法为理论依据的小组干预可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心理灵活性、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善癌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本研究为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当然,以此为基础的干预手册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的服务更多的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