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GV(Rana grylio virus)是从我国患病的美国青蛙中分离到的一种蛙虹彩病毒。超微观察表明,RGV装配是在胞质内的病毒装配区(viromatrix)中进行的。我们利用电镜技术、免疫学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对RGV的复制与宿主细胞骨架及超微组织变化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RGV感染的不同时间,通过电镜观察对鲤鱼上皮瘤(epithelipma papulosum cyprini,EPC)细胞内病毒装配区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感染6 h的细胞内,近核区域观察到病毒装配区。该区域的电子密度比周围胞质相比较浅,不含有细胞器(如线粒体、细胞骨架等)。在装配区内,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病毒装配中间体和一些无定形结构:管状物和膜样物质。管状物直径约110-124nm,它的一端和病毒空心衣壳相连。膜样物质由三层膜组成,它的一端和病毒装配中间体相连。此外,在装配区内,还观察到一些致密絮状物质和直径约40-50nm小管等。共观察了990个细胞用于病毒装配区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94个细胞中含有装配区,其中89.3%含有一个,10.7%含有两个以上。装配区的数目从感染6 h逐步增加直至16 h达到最大值。装配区的面积在感染24 h时增加到7.4±0.69μm2,约是感染6 h时的三倍。病毒装配区内空心衣壳的数目总大于完整的病毒粒子数目,并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2.为进一步确定无定形结构与病毒装配的关系,利用免疫电镜技术,对RGV感染的EPC细胞进行了观察。比较不同固定液、脱水条件、包埋剂、抗体浓度及染色液对样品观察的效果,选择优化组合。用4%多聚甲醛-0.25%戊二醛混合固定液固定感染细胞,酒精完全脱水,LR White包埋样品制备超薄切片;再以提纯RGV为抗原制备的兔抗血清(1:40)为一抗,直径10nm羊抗兔IgG-胶体金(1:50)为二抗,免疫染色后进行超微观察。结果表明,病毒装配阶段,胶体金颗粒主要结合于病毒粒子的衣壳上;而在病毒成熟释放阶段,通过出芽进入到胞质小泡或释放到胞外的病毒粒子囊膜上有胶体金信号。除了病毒粒子外,与病毒装配相关的结构上也都有胶体金强信号,如病毒装配区内的致密团块絮状物质上、膜样结构和管状物的外层膜上。但在正常胞器上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