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学评价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高校管理、促进高校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自身追求教学改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校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目前也存在诸多的困境,“教”评得太多,而“学”评得太少,难以反映高校教学与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如何克服高校教学评价附着表面的弊端,使评价深入高校教学与学习,引导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是本研究的中心议题。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高校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和归宿。高校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和教师的教学发展与学生的学习发展,而后者是根本目的和归宿。第二,学生学习结果是高校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教学评价要从资源与条件为中心转向学习结果为中心,从教师的行为特征为中心转向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收获为中心。第三,教学评价应该力求全面,因此,是否创造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院校环境、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等,都要以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与促进为准则。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大学教学范式、有效教学和院校影响力等相关理论为立论基础。它主张教学理念从提供教授走向生产学习,评价目的从强化管理走向促进发展,评价与教学的关系从相互分离走向相互融合,评价标准从重“教”走向重“学”。由于评价对象的不同,高校教学评价的内容及复杂程度各有不同。案例中的院校、课程、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的特点:以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结果通常可分为学校、专业、课程等若干层面,学生学习结果的设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框架。这个框架的基本观点是:教学评价必须强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围绕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促进学习的环境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并尝试对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构想。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秉持综合性评价理念,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和信息源,以获取更为全面的教学信息。这些信息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自我评价。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程考试、大规模学习评价工具、学生档案袋、评定量表、学生调查问卷、课堂评价工具、座谈、课堂观察、教学资料评价、教师档案袋、自我评价清单等。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除了在评价价值取向、内容、方法上要实现转变、不断完善外,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四个方面的机制予以保证。其中,构建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元评价机制,是确保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