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从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价值观的一般作用,还是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过程来说,一个社会所具备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成员对其的自觉认同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30余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其战略地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查诸有关成果,人们从理论上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认识到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寻找有效的价值观建设途径来巩固其认同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马克思经典作家以及社会学家涂尔干等人的思想表明,集体仪式是解决价值观认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文明形态中所共有的集体仪式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一种价值观的实践与教育功能。就集体仪式所承载的功能从本质上而言,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并无根本的差别,也即是说现代社会中的集体仪式尽管可能形式上有变化,但特定集体仪式的实践对于巩固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着很好的教育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有助于巩固和形成人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本文选取了汶川地震后举行的全国集体哀悼仪式以及在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群众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的仪式作为案例,通过对这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现代集体仪式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本论文的导论部分集中综述了国内外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论述,系统地梳理了本文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仪式、认同等等。第二章对本文选取的研究案例中体现的集体仪式的结构与过程做细致描述,并且阐释其背后的意义,特别是在构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的意义。第三章借助国内外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来探讨集体仪式与核心价值观认同之间的关联,以及不同的现代集体仪式在构建认同时所呈现的特点与缺陷,尤其是结合研究案例的属性来具体研究集体仪式如何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际过程。第四章则最终落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与现代社会集体仪式之间的理论关系,指出运用集体仪式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认同建设工作的一贯选择,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需要对这一有效的方法从仪式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更为细致与深刻的完善,从而形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持续地与自觉地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