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漫画教学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画作为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学生的接受和喜爱。这种艺术形式追根溯源是绘画艺术的一种延伸,当传统绘画艺术所传递的内容不能满足于创作者强烈的情绪表达时,一种始于夸张、批评、幽默、暗喻的画风靡起来。广西地区在2004年将漫画教学纳入了高中美术课程内容,漫画教学对中学生来说是极富吸引力的课程资源,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需要一种轻松、幽默、愉快的媒介缓解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压力。漫画教学的开展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的有效手段之一,还能够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能够使学生发挥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漫画内容虽然已走进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但是漫画知识通常是作为配角出现在教科书中,且没有配套的教学培训措施。由于部分中学美术教师没有长期的漫画知识专业培训,对漫画课程内容没有系统安排缺乏漫画教学经验,造成的了学生学习漫画的兴致高涨,但教师无法给予较好的指导的状况。笔者以北海市第七中学漫画教学为例,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教学案例等方法,对已实施的高中漫画课堂教学实践为前提,分析高中漫画课程实践过程的优点与缺失,结合漫画课程内容提出优化漫画教学的有效方法。论文包含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漫画的界定及其艺术特点等相关理论。第二部分提出漫画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文字表达能力、学生造型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意义。第三部分对北海七中漫画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教师展开了问卷调查,数据信息准确,具有针对性,通过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分析了该校漫画教学中所存在优势和不足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该校漫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北海七中漫画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生活元素融入主题设计、将育人功能融入漫画教学、巧用谚语于漫画学习之中、漫画技法学习与创作交融、将问题情境法融入到课堂漫画教学、提升教师漫画的品读与创作素养等方法。第五部分以研究者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漫画教学进行了优化实践探索。第六部分总结了北海七中实施漫画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展望。
其他文献
涡旋光束也称为轨道角动量(Orbit Angular Momentum,OAM)光束,是以eil?形式绕其光轴以奇异性传播的光子束,其中φ是方位角,l是拓扑荷,表示每个光子携带的OAM值为l。光束具有螺
植被物候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植被生长季的长短对植被的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
新型电磁超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电磁场与物质耦合作用的研究、超材料器件的制备等,对推动其在电磁隐身、光学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些研究热
2019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70 904亿元,建筑业已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筑工程体量大、造价高,涉及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经济损失十分惨重。因此,我国对建筑领域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只有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建筑企业才能进行建设施工。但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被建筑行业的高额利润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危害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当人为活动和植物根系活动导致pH低于5.5时,土壤中的铝从不可溶性铝化合物释放出来,形成具有毒性的游离铝。在胞外,铝可螯合细胞
随着2017版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在我国新一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研究的热点不再是只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建议,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逐渐被摒弃,一线教师已开始尝试将新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之中。范例教学法是源自国外的一种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其提出背景与我国当下新课改背景具有一定相似性。本研究将范例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当中,探究范例教学法的应用能
若尔盖高寒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是中国乃至亚洲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它拥有丰富的泥炭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泥炭储藏地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城市的各个区域形成了各自的小气候,进而使得城市不同区域的植物生长和发育形成了差异性。植物的各个组织面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它们会对不同的物候期做出一定的响应变化,如春季的发芽、抽枝、展叶、开花和秋季的结果、叶变色、落叶等现象。研究城市不同区域植物物候的差异特征和物候的影响因素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城市各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为城市各区域园林植物的
板栗是壳斗科栗属植物,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在河北遵化魏进河林场生长的多年生(10年生)无性系板栗北林4号、北林6号、北林7号、北林8号,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优良的栽培性状,但是不同板栗在生长结果习性、树体结构、栗实品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本研究选择无性系与已审定品种板栗作为研究对象,以已审定品种板栗东陵明珠、紫珀、遵达栗、遵化短刺作为对照组,对无性系北林4号、6号、7号、8号在物候期、树体结构
植物物候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佳指示器之一,了解其变化过程对于深入研究和预测全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其生态系统尤为脆弱。因而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敏感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1982-2013年GIMMS(NDVI)数据和气候因子(年均温、年降水和年辐射),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198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