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NR大规模天线系统中关于波束选择的研究与性能评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海量的数据通信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的研究快速发展。大规模天线技术在5G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波束赋形技术能够提高大规模天线的波束的方向性以补偿毫米波的损耗。为了降低天线规模的增加而给数字波束赋形带来的高昂的硬件成本,通常采用混合波束赋形技术。混合波束赋形引入了波束管理机制。波束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在备选波束集合中进行波束搜索并选择最佳链路。本文在系统级仿真平台中研究了不同的波束选择方法,并对其做出了性能的评估。首先,本文总结了大规模天线模型和混合波束赋形形成多波束的原理以及5G新空口技术的波束选择机制研究和标准化现状。然后介绍了本文参与搭建的系统级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和相关模块,该平台被用来评估后续章节中不同波束选择方法的性能。其次,本文针对多小区多用户系统中的波束选择问题,提出了以物理层信干噪比(L1-Signal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L1-SINR)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作为测量目标的联合波束选择方案并进行仿真性能评估。仿真中给出了两种计算L1-SINR的方法,并对方案中不同的阈值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合适的阈值下的联合波束选择方法能够有效提高5%边缘用户吞吐率,并小幅度提高平均频谱效率。最后,针对在多小区系统中更大候选波束规模下波束选择的测量导致高开销复杂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收发两维度分组的波束选择方法,该方法以不同测量目标为参照,对收发两个维度中较优的波束进行组合,使测量波束数减小,达到减小开销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两种分组参照指标,分别是以RSRP为参照指标和以RSRP和L1-SINR联合的参照指标。本文还给出了分组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得到了不同候选波束规模下的关键参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备选波束规模变大时,与传统选择方法相比,分组参照的波束选择方法在保证平均频谱效率不下降,边缘用户吞吐率有所提升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小用户的测量复杂度开销。
其他文献
目的 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患者进行MR结合DWI及其ADC值检查,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1例PRT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其MR表现、DWI信号特点及其ADC值等影像学特征,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经病理学诊断61例腹膜后肿瘤中42例为恶性病变,19例为良性病变.MR-DWI诊断恶性病变为40例,良性病变为21例,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95.1%(58/61).MR-DWI诊断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84、
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关键应用领域,因其非接触性、可操作性以及简便性而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安防、金融、娱乐等领域。然而在现实场景下,不同的光照变化仍会对人脸识别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识别准确率降低,是领域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数据集、图像处理以及识别网络三个环节入手,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光照人脸识别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当前公开人脸数据集存在的光照纯度低、
目的 探究胸部CT扫描后图像处理对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设为研究对象,进行CT胸部扫描,采用肺窗、纵膈纵隔窗和骨窗技术对肋骨骨折部位进行肋骨重建,使用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测患者确诊人数、部位和骨折数.结果 9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中共确诊81例(90.00%),其中MPR检测75例(83.33%)、VR检测72例(80.00%)和MIP检测73例(81.11%)低于联合诊断检测79例(87.78%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是指对接收机接收、截获到的交错混叠辐射源信号流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将同一个辐射源发射出的信号分为相同类别。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辐射源信号分选已经成为电子战中的重要环节,对电子战有着重要影响。当前雷达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体制雷达,战场上的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中避免信号混叠、丢失,分选出准确的辐射源信号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MC)影像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以提高认知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EMC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EMC分别位于右大腿中下段、下腹壁及左大腿根部;病灶最大径2.3-10.5cm;2例边界清楚,病理示假包膜完整,1例边界不清,病理示侵及邻近腹膜.2例呈分叶状,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分隔可见强化;其中1例CT平扫可见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病理示钙化成分.另1例体积较小呈类圆形,密度尚均匀,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
目的 研究改良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DWR)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门诊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DDWR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单纯手法复位.研究组经手法复位后立即按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分别于复位前、复位后3个月、复位后6个月对患者疼痛情况、平均最大开口程度与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者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评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行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治疗组行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镇痛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目的]通过对痰、瘀关系的深入探讨,促进相关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通过查阅痰、瘀关系病机理论的中医学文献,剖析痰、瘀病机的共性特征以及在致病先后、致病部位与相兼致病上的区别,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治疗方案.[结果]痰、瘀致病具有共性特征,“痰瘀交阻”乃痰、瘀病证之后的“久久之病”的病机,痰性胶固、瘀兼痰之性,痰未必兼瘀、瘀必兼痰,痰瘀病位不同、痰在瘀先.痰瘀交阻治以化痰祛瘀,治瘀必兼化痰,治痰则未必兼用化瘀,治痰在治瘀之先.[结论]痰、瘀、痰瘀交阻是中医临床疑难杂证的重要病机,痰瘀并治、化痰祛瘀兼用具有盲目性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像已经成为了信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如何有效识别和理解图像中的人体相关信息成为了现代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点。人体姿态估计任务的目标是预测图像或视频中的人体关键点位置,通过关键点组成的铰链式结构表达人体姿态。人体姿态估计作为人体行为识别、人体跟踪等任务的基础,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重点。同时,人体姿态估计也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游戏娱乐以及体育赛事
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指数(Ai)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间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Ai监测评估患者镇静深度,对照组患者采用躁动镇静(RASS)评分来评估患者镇静深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镇静前后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T2和T3时刻,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