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千粒重QTL qTGW1.1的验证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iwang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前期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3.7Mb区间内的千粒重QTLqTGW1.1进行验证,并提高其定位精度,为该QTL的克隆打下基础。所应用的定位群体包括3套BC2F8:9和2套BC2F10:11近等基因系,它们分别来源于珍汕973/密阳46的2个BC2F5单株:应用SSR标记检测珍汕973/密阳46的BC2F5群体,筛选出在第1染色体长臂RM11448RM11615区间杂合的1个单株,经连续自交和标记检测,建立了分离区间分别为RM11448RM11522、RM11448RM11549和RM1232RM
其他文献
为明确氮肥用量对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及淀粉特性的影响,同时比较普通小麦和糯质小麦对氮素水平响应的差异,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以农大糯50222(N50222)和轮选987(LX987)为试验材料,设计3个氮肥处理(0、100、200kgN/hm2),研究了小麦植株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籽粒胚乳直支链淀粉组分和淀粉粒度分布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2个品种(系)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学位
色素可以在水稻植株的一个或几个部位累积,如稃尖、柱头、护颖、叶鞘、叶片、果皮和颖壳等,它是水稻植株产生不同色泽的物质基础。在水稻中,组织特异性的颜色性状是鉴定水稻品种和开展连锁分析的重要农艺性状,特别是稃尖和柱头颜色。它们不仅是水稻品种鉴定和纯化的重要形态学标记,而且有助于研究水稻进化过程中表现型和遗传型的多样性。云南地方粳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表现为红色稃尖和紫色柱头,籼稻品种93-11和
学位
实验室前期通过酵母单杂交,克隆到了与玉米CAT1启动子中ABRE2元件结合的bZIP类转录因子ABP9,后来通过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ABP9,发现ABP9参与调节ABA信号通路并能够大幅度提高转基因拟南芥对干旱、盐、寒等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NCP1(ABP Nine ComplexProtein1)是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到的ABP9互作蛋白,通过同源比对发现NCP1属于NINJA(NovelInte
学位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其生长发育受到光温条件的严格调控。大豆对光温反应敏感,且品种间光周期敏感性差异很大,单一品种适宜种植范围较窄,因此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大豆的适应性势在必行。近年来,在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成花诱导过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FloweringLocus T(FT)基因是成花素编码基因,在植物成花诱导中发挥整合作用。在大豆的前期研究中也表明FT的同源基因也发挥着类似的作用,并证实FT
学位
稻田土壤溶氧量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pH值、微生物活性及一些营养离子的形态和有效性等都密切相关,并且直接或间地接影响水稻根系形态结构的形成及植株的生理活动。稻田缺氧常引起土壤有毒还原物质的积累,引起水稻苗期坐蔸,后期早衰等问题导致影响水稻减产。目前已经发现增氧对水稻生长的正效应和利于水稻氮素吸收,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和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还未涉及。且以往的研究主要在营养液水培中进行,土壤环境对植株生长具
学位
本研究利用来源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37份陆地棉、13份海岛棉以及27份亚洲棉等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种质资源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并利用170对SSR引物对不同彩色棉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对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对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进行关联分析。对三个栽培棉种比较可发现,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各有不同。海岛棉马克隆值变异大,陆地棉比强度变异较大,而亚洲棉的伸长率变异很大。黄萎病发病率在三个栽培种中都呈
学位
棉花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已经被种植了7000多年,它是优良的天然纤维资源,也是重要的营养资源。色素腺体是棉花特有的,有毒的棉酚储藏在色素腺体中,对棉花抵抗某些病虫害有重要作用,但是也限制了棉籽营养的利用,所以培育低酚棉是棉花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显性无腺体基因Gle2可以有效地抑制色素腺体的形成,相比隐性基因控制的无腺体性状,显性无腺体性状可避免天然异交而发生分离。Gle2在低酚棉育种中
学位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纤维是纺织工业的天然原材料,其棉籽是重要的油料产品。当今在中国,由于粮、棉出现争地矛盾。相对粮食作物,棉花具有比较抗旱和耐盐碱的特性,主要被迁到内陆半干旱环境中种植。棉花黄萎病在我国依旧是制约棉花生产的突出问题。因此棉花的抗逆研究是我国当前的棉花科研的重要方向。AP2/EREBP是植物中特有的一个转录因子超基因家族,包括AP2、EREBP、RAV等亚家族,其成员的共同特征是
学位
棉花三系法制种不仅成本低、速度快,且简便高效,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我国虽然在三系杂交育种选育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生产应用和优势组合选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恢复系的育性恢复能力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系杂交棉的应用与发展。因此对三系杂交棉进行研究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利用3个核背景不同的恢复系材料和7个不同的哈克尼西棉胞质不育材料及其配置的21个F1后代通
学位
为探明贵州中部山区和武陵山区两大中间香型烤烟产区土壤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与烟叶香气物质关键指标间的关系,本研究以云烟87为材料,共选取15个典型植烟县(市)为取样地点,分别研究成土母质、土壤利用类型、土壤pH、海拔等对两大产区土壤耕层、剖面有机质分布特征影响、以及其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多酚类、色素类)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两大产区耕层以及剖面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与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关键指标之间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