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生理信号动力学特征分析的抑郁状态检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uin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思维迟缓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导致自残乃至自杀。近年来,随着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和世界各地频频报告的自杀事件,抑郁症已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而其带来的危害也日渐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统计,全球约有3.22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首要致残原因。此外,抑郁症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大因素。
  与其广泛的发病率和严重的危害性不匹配的是抑郁症相对落后的诊疗现状。作为一种精神性疾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诊断仍依赖于精神病专家的主观面诊和量表等定性方法,定量化精准诊疗的临床应用罕见报道,同时还面临着早期诊断困难、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因此研究抑郁症的生理心理学机理,探寻准确、有效的抑郁症生物标记物,在对其生理病理状态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实现抑郁症的定量化精准诊疗,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减轻诊疗负担等,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文基于多生理信号的动力学分析,对抑郁症患者状态检测问题展开研究,构建了抑郁症患者多生理信号数据库,提出了能够准确刻画抑郁症特点的生物标记物;通过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症患者生理信号变化规律的探究,推进了对抑郁症生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抑郁症患者生理心理模型,验证了基于多生理信号的抑郁状态检测研究的有效性,拓展了抑郁识别领域的特征库,为最终实现临床抑郁症的精准诊疗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如下:
  (1)针对当前抑郁研究领域尚无公开多生理信号数据库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多生理信号同步采集的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数据库。首先基于抑郁症的生理病理特点优化脑电采集方案,提出了基于前额叶的三导脑电信号采集方法;其次,为满足多生理信号融合的抑郁状态检测分析需求,设计了基于八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的实验方案,同步采集心电、心音、脉搏、呼吸、脑电和皮电6种生理信号;此外,针对领域鲜有研究者关注抑郁病情程度对生理信号影响的现状,将患者划分为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三个组别,为开展抑郁程度对人体生理状态影响的相关研究奠定数据基础;最后,整理同步采集的多种生理信号数据,建立了本文研究所需数据库,后期规范整理公开后,将有助于推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2)基于交叉熵理论研究了不同程度抑郁病情对患者心肺耦合状态的影响。在传统心率变异性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呼吸信号,采用熵和交叉熵的方法提取非线性心肺耦合特征,分析了特征在不同抑郁程度分组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特征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特征能够有效评估患者心肺状态的改变,揭示了抑郁程度与心肺耦合状态的一般规律,即随着抑郁程度的加深,患者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失衡现象加重,心率变异性和呼吸变异性序列的不规则性升高,同时心率和呼吸活动的同步性降低。
  (3)基于非线性复杂度分析方法探究了不同程度抑郁病情对患者前额叶脑电复杂度的影响。采用样本熵和Lemple-Ziv复杂度方法探究了抑郁症患者脑电复杂度与健康对照组的区别,及其在不同抑郁程度分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前额叶alpha波复杂度整体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这种升高随抑郁程度的加深呈现进一步增大的趋势。该结果揭示出抑郁症患者前额叶脑电不可预测性增加,即相关脑动力学活动的随机性增强,进而阐释了患者心肺耦合程度降低的机理,同时表明样本熵和LZC可作为定量化指标用于临床抑郁疾病的精准诊疗。
  (4)基于非线性复杂度方法研究了抑郁症患者前额叶脑电不对称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Asy_LZC和Asy_SEn两个新指标,同时结合交叉熵算法评估了患者前额叶不对称性随抑郁程度的变化,即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alpha波不对称性明显高于健康组,且这种不对称性随抑郁程度的加深而呈现出进一步增强的趋势。研究结果揭示出,随着患者抑郁程度的加深,其右额叶大脑活动相对左额叶逐步增强,导致交感-迷走神经活动平衡向交感显性方向倾斜,进而阐释了临床抑郁脑神经生理学变化的机理,同时表明了两个新指标在抑郁状态评估中的有效性。
  (5)为验证本文提出的生理指标在抑郁状态检测中的有效性,分别对心肺系统指标和脑电各波段指标进行抑郁识别性能的测试,并建立基于多生理信号融合的抑郁状态检测模型,得到了92%的抑郁识别准确率,佐证了本文所建数据库的有效性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为实现基于多生理信号的抑郁状态识别及抑郁症的精准诊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下三角非线性系统是一类被广泛研究的系统,许多工程问题,例如化学反应器系统、机器人机械臂系统及倒立摆系统等,都可以建模为此类系统。在建模过程中,时滞及输入饱和现象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它们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尤其对于下三角非线性时滞系统,输入饱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还没有被很好地解决。因此,研究具有输入饱和的下三角非线性时滞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已有成果中大多都是运用反步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的,设计过
近年来,倾转旋翼无人机因为既有旋翼垂直起降的优势、又有固定翼远距离快速飞行能力,逐渐成为无人机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倾转旋翼无人机机构形式多为在固定翼无人机外部添加多副旋翼,增加了无人机自身的重量。同时倾转旋翼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旋翼下洗流作用在固定翼上表面,使固定翼上下表面压力差变小,降低了固定翼的升力。  本文提出的两栖倾转翼无人机弥补了倾转旋翼的缺陷,有效避免了旋翼产生的下洗流对固定翼造成的影
反馈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是控制理论核心内容之一,已被应用到工业、国防及航天等领域,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很多实际工程系统,都可以经过适当的变量替换,建模并转化为反馈非线性系统.为了更好的满足实际系统性能需求,针对具有信息约束的控制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本文中,信息约束可细分为量化约束、状态约束以及输出约束.它们具有节省通信资源、提高系统安全指数等优点.目前,虽然针对具有信息约束反馈非线性系统的控
交通场景复杂多变,为汽车配备安全可靠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有经验的驾驶员因选择性注意机制,可以快速定位场景中显著区域,过滤掉冗余信息,抽取与驾驶活动相关的关键信息。因此模仿人类的选择性注意机制,预测交通场景下的显著性区域或者目标,对辅助驾驶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复杂交通场景下的驾驶员注意力预测方法展开研究,旨在预测驾驶员的注意力区域或者检测到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公共场合安全问题的重视,行人再识别任务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热点。行人再识别任务,是指判断从多个视野不重叠的摄像头出现的行人图像是否为同一行人,主要通过行人的底层视觉特征与高层不变属性特征进行判断,而不需要行人的主观配合,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在海量数据中准确高速的找出目标人物并辨别身份对安防等任务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行人再识别的研究对于相册聚类
相比于在平坦地面具有更好运动效果的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腿足式机器人能够适应更复杂的地形,进行更灵活的姿态控制,有效跨过或躲避障碍物,能够应用到复杂环境的探索、搜救、运输等多方面领域中。四足机器人凭借相对简单的结构、灵活的运动效果、出色的稳定性能和优秀的动态能力等优势,从腿足式机器人中脱颖而出。传统的四足机器人控制方法一般会采用模块化控制器,但模块化控制器设计难度较大,并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参数调
智能驾驶汽车通过多种传感器获取信号,感知车辆周围环境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从而做出驾驶决策。与其他信号相比,视频信号包含丰富的语义信息,并且采集设备成本低廉,采集过程方便;然而视频信号也具有背景复杂、运动模糊、目标遮挡等问题,给交通场景理解带来特殊的挑战。本文针对交通场景风险估计问题,提出了对交通风险等级划分的原则,并构建了一种对行车视频中交通场景的风险性进行判断的方法。本文首先利用YOLO算法与D
学位
语音是人类传递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现实中的语音信号经常被其他人声混杂或被环境噪声干扰,因此语音分离作为提取混合语音信号中独立语音源的任务,一直以来都是信号处理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语音分离任务来源于“鸡尾酒会问题”,常被用作其他语音应用的前置预处理操作,对自动语音识别、助听器开发与人机交互等应用有着重要作用。传统上的语音分离技术多数着眼于单模态语音信号的处理,但随着多媒体应用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位
在社会需求增长和技术发展的持续推动下,移动机器人正逐步走入家庭,为用户提供家政服务。环境建模作为机器人执行家政作业的基础,综合了环境感知、理解和表征等核心技术。然而,机器人作业在开放、动态、非结构化的家庭环境中,仍面临着导航安全性、任务执行高效性、长期自治性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对复杂家庭环境建立准确的模型,以支持机器人安全、高效、长期自主地执行家政作业,是推动移动机器人进入家庭和实现机器人智能化服
分类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分支,其目的是根据特征所描述的信息将每个实例准确划分到不同的组中。但随着所收集数据集维度的急剧增加,大量与分类任务不相干和冗余的特征信息被添加到数据集中,这些无关特征信息不仅会增加模型构建的复杂度,还会降低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甚至造成“维数灾难”和“过拟合”问题。特征选择是一种有效的数据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与目标任务不相干和冗余的特征信息,降低机器学习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