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1000核电厂结构模块变形分析及控制措施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caore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P1000非能动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在我国已成功运用,核电厂已建设完成并发电运行,并准备进行批量建造。AP1000核电厂建造过程中的典型特点为模块化施工,即将部分建筑结构或机械设备进行拆分或组合,形成若干模块,并将模块预制与现场建造同时并行施工,可以极大地缩短工期,有效的保证质量。但模块化施工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施工过程的难度,如模块变形难以控制、吊装风险明显增大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施工方需要准确把握施工难点,对以往工程做法进行总结、反馈,不断开拓创新,研究制定出满足工程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本文结合AP1000核电工程中的CA20结构模块实例,对模块施工中的变形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利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利用模块施工的流程特点,在以下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控制方法:在拼装阶段,采用立式拼装代替卧式拼装,对焊缝采取了反变形和刚性固定措施,并通过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焊接顺序来控制变形,此外还介绍了测量监控方法,以便对平面定位、垂直度变形以及沉降等情况进行及时掌控;在吊装阶段,对模块本体在吊装中的应力、应变利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易变形的薄弱部位进行了加固。采用本体平衡法,对模块进行了平衡分析,并介绍了调整办法。对吊机起重能力和工艺参数进行了复核,确保吊装的安全稳定,另外也介绍了模块吊装就位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混凝土浇筑阶段,通过实验确定了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对浇筑过程中模块钢板的变形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确保变形值在允许范围内。采取“整体浇筑、一次到顶”的混凝土浇筑原则,对整体浇筑的施工顺序、分层厚度、控制措施等进行了描述,尤其针对单面钢板墙等薄弱部位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力求使模块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满足后续设备安装、运行的条件。本文希望通过对核电厂模块施工的变形原因和加固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适合模块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防变形施工方法,以便提高大型结构模块施工作业的质量管控能力,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一些帮助,为后续更科学、有效地进行大型结构模块施工提供方法和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我国的高校校园建设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大学校园景观环境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生态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往往成为人们关
涡旋压缩机作为一种新型容积式压缩机被广泛的应用在汽车、空调、食品药品工业、制冷等领域,它具有结构紧凑、节能环保、高效低噪等显著的特点。涡旋盘是涡旋压缩机核心部件,
随着精密器件和半导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广泛应用,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趋升,短路故障引起电压暂降等电能质量问题不可忽视。研究如何准确计算配网短路故障下的电压
目的:通过对不同生长环境对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考察环境因素对金钗石斛国家药典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规律,然后通过高通量次生代谢产物组学研究,考察环境因素对金钗石斛广谱物质基础的影响规律,发现对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挖掘出优势化学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其可能影响的药效进行预判,为金钗石斛质量标准从分析导向提升至药效导向奠定基础。方法:1.不同环境因素下石斛样本的采集:依
高温超导体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在外磁场下具有高的临界电流,在弱电和强电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因而备受关注。YBa2Cu3O7-δ(YBCO)超导膜就是一种高温超导体,制备YBCO超导膜的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及心肌纤维化情况,分析sST-2和Gal-3水平与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对乳房外Paget病进行特点分析和总结,以求对临床诊治有所助益。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乳房外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特点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EMPD患者共36例,男女比例3:1;平均发病年龄(65.72±10.41)岁;病程6月至10年,中位病程4年;皮损多为单发(88.89%),阴囊为最常累及部位(5
喷射器可普遍应用在制冷工业、燃料电池和石油开采等诸多领域。工况参数可显著影响喷射器工作,工况的变化能够敏锐地影响喷射器运行性能,喷射器在变工况下的运行性能研究应用
有机固体废弃物花生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等营养物质,资源量巨大,可运用厌氧发酵产酸工艺处理得到高附加值的中间产物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花生粕
基于“变被动结垢为主动结垢”思想,用于集输管线快速除垢的集结聚垢装置,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如何提升除垢效果是集结聚垢技术发展的关键。目前,集结聚垢装置过流单元材料的优化仅限于金属材料,及金属材料类型对结垢影响规律的定性分析研究,有关非金属材料及材料表面物性对析晶污垢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了非金属材料类型及表面物性对垢沉积速率的影响规律,以对集结聚垢装置的优化提供实验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