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在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移植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分析2002年1月~2007年4月我院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移植病例48例。2、使用HUNTLEIGH MINI DOPPLEX D900便携式血管超声仪和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40人40侧皮瓣蒂部腓动脉穿支血管数目和浅出位置,以及小隐静脉距体表距离、行程和血流频谱参数。3、解剖7例患者离体小腿标本,观察腓动脉穿支血管和小隐静脉,其中2例骨肉瘤患者截肢前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蒂部穿支血管。结果:回顾临床病例48例,出现并发症13例(30%),蒂部的血管情况与皮瓣坏死关系密切。超声检查正常人40例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蒂部轴线前方的穿支血管数目有2~5支,和以往解剖学观察相符。HUNTLEIGHMINI DOPPLEX D900测量最低穿支血管浅出位置3.17±0.99cm,LOGIQ-9测量是3.99±1.06cm,后者检查结果可信度较高。蒂部中下小隐静脉距体表距离是0.32cm±0.10cm。32人(80%)小隐静脉血流缓慢,测不出频谱或不能显示血流信号,而8人(20%)小隐静脉流速较快,可测出连续的血流信号或频谱。当测出小隐静脉频谱时,若大隐静脉回流障碍,会导致小隐静脉回流加剧,其深静脉、交通静脉不能完全代偿。解剖观察标本蒂部轴线前方穿支血管是皮瓣主要营养血管。蒂部中下部小隐静脉较腓肠神经表浅,位于皮瓣轴线上或稍偏后。2例截肢术后标本证实多普勒超声能检查蒂部存在的穿支血管数目,体表定位穿支血管浅出位置比实际位置稍低。结论:1、皮瓣蒂部的血管情况与皮瓣坏死有关。2、由于穿支血管的数目和最低浅出位置有个体差异性,扩大皮瓣切取面积和降低皮瓣旋转点(<5cm)时应进一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了解穿支血管情况。3、大多数正常人的小隐静脉血流缓慢,旋转点较高或切取皮瓣面积不大时,并不需要常规在蒂部结扎小隐静脉。如超声测量蒂部小隐静脉出现连续血流频谱时,应在蒂部结扎小隐静脉。4、超声行穿支血管及小隐静脉体表定位后,手术时在蒂部中下方,皮瓣轴线稍后方行小切口结扎小隐静脉,操作简单,不易损伤穿支血管。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移植术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民工潮”的风起云涌,我国的农民工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他们的父辈相比较,如今那些出生于80后的农民工,也就是所谓的“新生代农
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商代历史。传世文献中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
“空间”是人类在体验认识世界上各种事物、事件和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人们能够通过语言的表达形式来体现这些空间概念。本研究主要关注空间运动事件概念在汉
<正>围绕雕像的行走走在今年夏天的上海世博会场是一次兴奋的经历,其中的一大乐趣是检阅国家馆之间的设计竞赛。场馆似乎都普遍在展开一种视觉效果上的竞争,而这当然正是世博
社区检测过程是大数据分析时代的重要挑战之一,特别是在社交复杂网络领域。为了提高社区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向图和聚类的社交复杂网络社区检测算法。首先采
目的:评价火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温针
在中央商务区区域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无法满足出行要求的背景下,提出建设北京轨道交通28号线。这种"后建设补充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线路条件较差、客流特殊、工程投资风险
以1.8mm厚304和430异种不锈钢板材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搅拌摩擦焊热源三维有限元模型,对304和430异种不锈钢搅拌摩擦对接焊接的温度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搅拌头转
以挤出最大宽度为1600mm的250单螺杆挤出机机头流道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应用存在的问题,利用ANSYS-polyflow对原有结构进行分析并据此优化设计,经现场生产运行结果表明:优化
教师人际技能这一问题是伴随教师人际关系的问题而产生的,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其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有关。已有相关研究涉及到了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与管理者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