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秃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自身免疫、内分泌紊乱、情感应激、遗传等可能与之发病相关,在早期或进展期脱发区域及再生毛发毛囊附近,常见Th为主的炎性细胞。斑秃有损外貌,给患病者带来不少消极情绪和压力,降低其生活质量。斑秃的西医疗法手段多样化,糖皮质激素对部分患者有用,也可口服维生素、胱氨酸,外用米诺地尔溶液,或采用局部封闭疗法,移植疗法等,但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且部分治疗方法副作用较大,易复发。斑秃的中医疗法历史悠久,内外治疗相结合,效果明确,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近年,使用中医药治疗斑秃疾病的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本文通过检索治疗斑秃疾病内服中药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现代中医治疗斑秃的用药规律。本文包括文献综述、文献研究和导师经验介绍三部分。其中,文献综述两篇,全面系统地论说了该病的中、西医研究概况。第一篇:斑秃的中医药研究概况,包括古代文献对斑秃的病名、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内外治疗的研究概况,当代名医名家诊治斑秃的体会与经验,和近年来中医对斑秃发病与治法的领会运用。第二篇:斑秃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斑秃的流行病学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及斑秃的诊疗进展。导师的经验方面总结了吾师对斑秃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中药使用特点及治疗特色等的经验。文献研究检索从2001.1.1起到2016.12.31止,发表在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四个数据库中口服中药治疗斑秃的相关研究,收集文献中出现的中药方,利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类别、性味和归经等进行统计分类,运用Clementine12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探索处方用药规律及药物之间的配对联系。结果共检索出39篇符合要求的文献,45首方剂,涉及4069例病例,共用81味中药,总计用药频次达487次,药用人次达22337次。这些处方中出现次数靠前的十味药顺次是:何首乌、当归、熟地黄、川芎、甘草、菟丝子、茯苓、白芍、女贞子、枸杞子;将中药的种类按中药味数、药物出现频次和使用人次统计,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均排名前三位;将中药按四气分类,平性药在三种统计数据中稳居榜首;将中药按五味分类,甘味、苦味、辛味在三种统计数据中均依次位列前三名;将中药按归经分类,均包罗十二经,在三种统计数据结果中以肝经、脾经、肾经、心经为主。结论:现代中医多认为斑秃的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治疗上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何首乌常与枸杞子、熟地黄、生地黄、女贞子或当归配伍,当归+白芍,川芎+白芍是治疗斑秃的临床常见药物组合,另外何首乌+熟地黄+当归、何首乌+熟地黄+川芎、当归+川芎+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均是治疗斑秃的常见药对。通过因子分析,佐证了斑秃气虚、血虚、血热、血瘀、阴亏、内外风邪侵袭的病因病机,治疗上应侧重于补益肝肾,辅以活血化瘀、解表祛风,长期服药当顾护脾胃。用药多为补虚药,平性药,味甘、苦、辛,归经常见肝、脾、肾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