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发展的不均衡,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其中贫困未能完全消除的问题一直存在,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以被评为贫困地区而沾沾自喜。党中央适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为我们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提出了思路。全国各地动员起来,将扶贫工作落实到户、到人,有针对性的、精准的开展帮扶,让我们看到了完全消除贫困的希望。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为了扎实地推动工作,各地根据当地自身特点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不少的脱贫成效,有很多地方陆续实现了贫困摘帽。在认定是否脱贫的问题上,收入的增加是最关键的指标,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被认定实现了脱离贫困。这里面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脱贫的效果好不好,已经脱贫的会不会返贫,如果答案是模棱两可的,那么我们的扶贫工作至少应该持续开展下去的,直到真脱贫,而如何科学地认定扶贫工作的效果,是我们将要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基于延长县地区的贫困发生情况,总结了该地区的扶贫现状,对其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开展研究。从分析精准扶贫效果的目的出发,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分析了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的重要因素,探索出适合的评估方式,得到评价结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本论文阐述了延长县的扶贫工作情况,研究重点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精准扶贫情况使用实证的方法,目的是了解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真实情况,以期能够对类似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并对其他地方的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在对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从思想观念、政策扶持、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针对当地精准扶贫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利用移动新媒体支持扶贫、持续加大教育扶贫、不断强化产业扶贫,落实生态扶贫任务、提高扶贫队伍水平等观点,对于完全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