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哲词研究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k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文哲是清代浙西词派中期活跃在吴中地区的重要词人,他学识渊博,功底深厚,擅长诗词创作,被严迪昌先生称为“吴中七子”中的填词翘楚。论创作,他的词可与清代前期名家相抗衡,甚至有他人未到之境,在浙西词派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后世的接受原因,他的词并没有引起词学界的重视,本文通过三个章节的分析解读来发掘赵文哲词的独特魅力,阐述其在词学史上的意义。第一章主要论述赵文哲生平、交游与词体创作的整体情况。第一部分是对赵文哲的生平事迹、禀赋品行和个人交游的考述,通过对于赵文哲本人的天赋品质以及交友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赵氏是一位极具才情的词人,他瘦不胜衣且心中常结忧郁之情,感情丰富以致独处时时常念及旧情。随遇而安,遇事慷慨无所拘,忧郁之外时有豪气冲出。这样的性情品格对于其词体创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词风形成的内在因素。第二部分是对赵文哲词的创作时段、词集编订以及题材内容的探讨,以期从宏观上获得对赵氏创作的整体把握。第三部分是对赵文哲词在清代词坛的流传接受情况的考察,通过对《昭代词选》《国朝词雅》《国朝词综》《箧中词》《词则》等词选的分析,明晰赵氏词自乾隆年间问世后逐渐被词坛推重,至晚清陈廷焯处被推崇备至,后因谭献的冷落,在接受上遂产生分歧,甚至影响了其在之后的流传。第二章具体针对赵文哲成就巨大的艳情词展开讨论。一方面,赵文哲创作了种类多样的艳情词,涵盖爱情、赠妓、咏物等类型,并且以两性真情为抒写基础,内涵丰富,极具美质。另一方面,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来说,他的艳情词又是对于历代艳情词精华的大力继承,尤其是追步朱彝尊,扛起了清代中期艳情词创作的大旗;在继承之外能自出机杼,形成了不同于前人的秾艳多情的风格。他虽然不是开一代风气者,却是强有力的继承者和创新者,可算是清代艳情词创作的中坚力量。第三章从词史发展的角度关照赵文哲词风对于中期浙西词派词风的突破。浙西词派在前期提出了清空醇雅的创作主张,但前期词家如朱彝尊等并未局限于此一种词风,而是多样的。浙派发展到中期,在厉鹗的蹈扬之下,词派中人的创作风气趋于单一,虽然离清空醇雅的标准更近了一步,但弱化雄强风格,丧失真情,隐曲抒情的大趋势必然不利于词体的健康发展。赵文哲以其恬淡闲雅、雄浑苍凉、凄婉多情的风格打破了中期浙派的词风牢笼,与浙派后期郭麐、吴锡麒的倡导形成了隔代的默契。
其他文献
项目式教学对批判性思维培养在多样性内容、小组讨论的多元化认知活动、师生协作的反思与评估三个维度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式教学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环节有“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信息,归纳分析”“验证假设,解决问题”“检查结果,监控反思”这四个基本环节。项目式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框架主要从项目式教学整体流程设计、真实情境中活动类型设计、批判性思维与关键学习者行为设计逐层推进,最终明确项目式教学与批
期刊
报纸
宋倪思所作《班馬異同》三十五卷,對《史記》《漢書》對應篇目進行文字比較,是宋代史漢異同比較研究的發軔之作。《班馬異同》創造了新的史書研究的體例與模式,但學界對其研究甚少。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班馬異同》保存完好,筆者希望通過對其進行整理與研究,正確認識其文獻價值與不足之處,從中探尋宋代史漢異同比較研究的發展狀況、宋人對《史記》《漢書》的接受狀況等。前言部分介紹了《班馬異同》研究現狀、作者倪思的生平
学位
明代胡应麟对乐府诗有着独特看法,一生共拟写410余首乐府诗,但目前较少有人关注。本文对其乐府诗予以专门研究,以便对胡应麟的诗歌创作成就及明代乐府诗有更为深入的认知。绪论部分主要陈述研究意义,梳理研究现状,交代研究路径。正文分三章。第一章考察胡应麟的乐府观及其乐府诗拟写情况。胡应麟在《诗薮》中认为乐府诗源于《诗经》和《离骚》,乃是一种特殊的诗体,可兼备众体,并指出拟写乐府诗要“溯清源头”和“量体裁衣
学位
本文以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汉语常用的能愿动词“能”“会”“可以”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共时层面考察其句法、语义、语用特性。首先,对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句法层面进行描写。“能”“会”“可以”句法分布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细微差别:这三个词都可以出现在句中和句末。据语料调查显示,“能”“可以”常常出现在句首,未见“会”出现在句首的例子。“能”出现在句首时,表请求义;“可以”出现在
学位
罗恩菲德和艾斯纳分别是“工具论”和“本质论”思想的代表性人物。罗恩菲德认为艺术在教育中是一种工具,艺术可以使儿童在创造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所以他重视通过艺术教育的教育价值,推崇通过艺术教育中的创造性体验发展儿童“创造力”。艾斯纳认为艺术因其固有价值对儿童自身经验具有独特性贡献,所以他提倡为了艺术的教育模式,重视艺术教育的固有价值,凭艺术自身的独特性经验,发展儿童“感知力”。“创造力”与“感知力”成
学位
梅光迪是中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他的新人文主义文艺思想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承接了西方白璧德人文主义并加以中国化改造。梅光迪新人文主义倾向于中正稳健的批评,面对中西文化的冲撞与交流时拒绝彻底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割裂而转向全面欧化,因此格外注重传承了千年的中国文化中的民族性。但不同于“中体西用”的观点,新人文主义以中国民族文化为本体,同时也看到西学的真正本体价值,提倡对西方主义学说中国化以
学位
《乐府英华》是清初顾有孝所编,《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例主于选诗”,并“每章下略加注释而附以评语”,具有独特价值。然而,学界对其关注不多。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该书的成书背景、资料来源、选诗和评诗,以便了解明清时期的乐府学成就。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乐府英华》的编纂动机。之前已有研究者编过顾有孝年谱简编,本章重点分析他成为职业选书家的原因,及遁隐雪滩后选书经历对其编选《乐府英华》一书的
学位
词题词序,指词牌与词作之间,用以说明创作的时间、地点、缘由的文字。词题词序虽然并非不可或缺,但是作为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词人生平、探究词人行迹、解读词作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两宋词作中即不乏词题词序的创作,其中尤以姜夔为代表,到了清代,随着词的复兴,清人对于题序也更加重视,无论是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题材上,清词题序都不逊于前代。本文以《全清词·顺康卷》二十册及《全清词·雍乾卷》十六册
学位
汉语建议语作为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言语交际形式,有着其独有的特征,也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着调节和导向作用。本文将采用归纳、演绎和对比等研究方法,结合语用学、社会学以及交际学中的相关理论,对汉语建议语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和使用建议语。若一个言语行为是建议行为当且仅当其满足以下八个条件,即(1)属于指令类言语行为;(2)这一言语行为的意志主体多为发话人,实施主体多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