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铝行业的发展力度越来越大,用于生产预焙阳极的煅后焦的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而我国的煅后焦的质量并不是特别理想,与国外的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为炭烧损较大,这可以归结为对回转窑的操作参数调节的不合理。在石油焦煅烧质量的评价标准中,物料活性层厚度及物料抛落时间所占百分比是两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设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使得回转窑内横截面的活性层厚度和滚落时间百分比更为合理,才能达到提高煅后焦质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目的。本文采用C语言编写离散元代码,应用离散元法来模拟回转窑中石油焦的运动情况。考虑了不同窑内径和窑转速对活性层厚度分布以及最大厚度处颗粒速度分布的影响,并且将离散元(DEM)模拟结果与李勇等人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DEM模拟结果能与实验数据较好的吻合,也对模拟中的数据趋势进行了合理的解释,验证了离散元模拟回转窑中石油焦颗粒的有效性。在对结果的分析中发现,回转窑中的物料横截面的活性层厚度近似呈现抛物线型,在物料表面的垂直平分显出厚度达到最大,而在两端则为零,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极为符合。另外,窑转速及窑内径的变大均能使活性层厚度变大,相对而言,窑内径影响更为明显。在活性层最大厚度处,活性层和柱塞流区内的速度分布均呈现近似的线性分布,而在两者交界,即分界线处,无明显的线性关系,经分析可能是由活性层和柱塞流区不同运动方向的剪切作用造成的。在探究颗粒物料滚落时间百分比的影响因素中,发现倾斜角对此因素影响甚微,而窑转速和窑内径的的影响效果则较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窑内径较小时,内径值的增大可以快速提高滚落时间百分比,当内径有一定大小时,则其影响效果明显减弱。这些分析结果将为回转窑的实际运行提高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