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2年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洋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即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教育发展,实现教育的高效,智能和自主。“互联网+教育”为高中历史课堂提供了形象化和立体化的技术手段,也是当今历史重难点教学改革的依托点。而相关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加快,相关成本降低,为课堂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平板和智能手机这些新媒体成为了大多数家庭可以负担起的长备品,这些新媒体若能引进高中历史课堂,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的重要补充,必然能解决历史重难点教学种种瓶颈。高中历史重难点教学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承接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难点,学者们提供的定义是指“中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教材内容”这很少受到质疑,因此很少有关于相关方面的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线教师在教学难点的选择上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不能片面的以课程大纲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对于教学重点,学界给出的一种定义是:“在课本中有关本学科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历史重点应该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历史重点知识即在中学历史知识框架中地位比较重要,对于中学生理解相关历史知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这个地位和作用是相对与其他历史知识而言的,因而不能仅仅依据历史教学大纲来决定,要结合学生的现有学习情况和教材知识体系来划分历史重点。基于当今“互联网+”广泛应用的背景,从中学生的心理认知需求入手,在梳理和总结“互联网+”与高中历史重难点教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推进研究,全面分析了“互联网+”在高中历史重难点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记录和多方面的数据分析,发现当前“互联网+”应用于历史重难点课堂教学中有高中历史一线教师对“互联网+”认识和应用的局限性、高中生对互联网零散信息提取能力较弱、高中历史课堂在“互联网+”应用层面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课前预习阶段,课中讲解阶段和课后评价阶段的诸多有效性策略。通过教学实践,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有效性实验,评价实施效果,分析出课堂控制问题、应试教育下唯分至上的原则制约问题和物质限制等问题,并找出纠正方法。使本文的研究既有理论基础支撑,也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突破,最终使本文的研究更具有科学应用价值,为现实高中历史重难点教学的有效性优化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