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和WebRTC的智能跌倒监控系统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和社会生活压力的日渐增长,空巢老人的比例不断上升。老人独自居住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尤其是老人的健康问题,其中老人意外跌倒损伤是影响老人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老人跌倒后没有被及时处理会增加二次伤害,甚至导致老人意外死亡。据相关统计50%以上的老人跌倒发生在家中,如果能够对老人的跌倒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当老人发生跌倒行为后能准确识别,并向其监护人发送提醒信息,使老人得到及时的救助将极大减少跌倒对老人健康的伤害。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基于深度学习和WebRTC的智能跌倒监控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在分析基于深度学习和WebRTC的智能跌倒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老人跌倒行为的智能识别,基于WebRTC视频传输架构实现远程视频传输。展开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跌倒行为识别的研究。首先,提出并仿真实现了基于视频帧和VGGNet-16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跌倒识别方法;对Le2i、SDU、UCF-101开源视频数据集,进行水平翻转、对比度和亮度调节、加噪等数据增强处理后构建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对上述方法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结果强烈依赖于训练场景。其次,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卷积神经网络的跌倒识别方法。该方法:一路采用场景相减法检测视频中的运动目标,将视频帧中运动目标加框标记后输入到3D-CNN模型中进行跌倒识别;另一路采用光流法提取视频的光流图,将光流图输入到VGGNet-16模型中进行跌倒识别;最后将两路模型的跌倒识别结果进行线性加权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双流卷积神经网络的跌倒识别方法跌倒识别率为96%,比基于视频帧和VGGNet-16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跌倒识别方法识别率提高了51%,比基于运动目标检测和3D-CNN的跌倒识别方法提高了4%,比基于光流图和VGGNet-16的跌倒识别方法提高了3%,且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展开了基于WebRTC的远程视频监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WebRTC的远程视频监控方案,搭建了视频传输的信令服务器和穿网服务器,并基于WebRTC实现了视频采集端、远程视频监控端。通过搭建含NAT的网络实验环境对系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实现的信令服务器、穿网服务器工作正常,视频传输客户端功能正常,且能够穿越防火墙和NAT的限制实现P2P的视频传输。
其他文献
随着TD-SCDMA网络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终端种类的多样化发展和国内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和进行特殊活动的用户或组织而言,一种不仅能够独立于中国移动3G蜂窝
LTE-Advanced是3GPP提出的LTE增强技术,旨在提高传输速率以适应移动宽带通信市场的应用需求,并保持3GPP标准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力。在下行链路中,接收端信号检测性能将直接影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了适应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宽带化需求,3GPP计划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长期演进版本LTE的研发。LTE项目的启动
随着光伏发电、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直流电流测量和漏电保护所必须的关键器件,直流互感器目前市场需求量在逐年提高。为了保证直流电流的准确测量和保护功能的
深空通信中图像压缩和采样遵循着传统的Shannon-Nyquist采样定理,图像的存储和传输占用大量整个系统有限缓存及带宽资源,造成资源和功率巨大的浪费。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种类和业务量的需求不断增大,各国学者都开始专注于研究能够提高蜂窝系统频谱利用率的新技术。干扰对齐就是近几年来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中产生的一种新技术,它的
下一代无线网络将是由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构成的异构融合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高速的无线连接和无缝漫游服务,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业务需求。异构融合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垂直切换及网
无线定位技术是通过观测站获取被测目标信号中所携带的定位参数和信息,实现对被测目标空间位置估计的技术手段。早期的直达波算法在LOS环境下能够较好地满足定位精度需求,但由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特别是当移动通信系统演进到LTE系统的时候,这种影响更是明显。在TD-LTE系统中,信道估计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相对
定位服务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已经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至于在军事活动中其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任何的定位系统中,定位精度是衡量其定位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当前主流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