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汪亚尘看民国时期中国绘画的“东西并陈”现象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ter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叶,由于战争的冲击,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中西艺术思想的交缠与碰撞,中国画坛出现了一批“中西兼能”的画家。他们的西画作品传递出了独有的意韵,充满了东西融合的味道。由于社会环境的转变和艺术自身的规律,中西融合的绘画形式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民国时期绘画的主线。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是,民国时期中国绘画的“东西并陈”现象。笔者旨在通过对民国时期西画家汪亚尘的从艺之路及其“东西并陈”绘画思想的研究,了解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绘画特点。进而于民国这一大的社会环境下,重新思考这一美术现象,通过对民国时期美术展览、社团、新式学校的分析与探究,揭示“东西并陈”思想在民国时期绘画转型、绘画创新、美术教育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全新的角度,让大众认识或理解在中西融合的绘画道路上,艺术家们所做过的尝试与努力。他们在不断地寻找“自我”、尊重“他人”的尝试中走出的一条带有东方韵味的艺术之路。这一绘画形式的变革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面对外来艺术敏锐的感知力与整合力,也在无形中决定了近代美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笔者看来,汪亚尘是一位具有双重留学身份的画家,由于他过早地离开国内学术研究的视野,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极为重要的美术大家,其绘画教学的实践经验、艺术感染力、艺术表现力以及其艺术产生的文化效应,在中国艺术界都未得到应有的学术定论。世人这种悲壮的淡忘令笔者感到沮丧,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让大众了解民国时期的西画家们为振兴本国绘画所做的尝试与挑战。试图通过汪亚尘来剖析民国时期中国的“东西并陈”现象,以期展示出对于民国时期绘画的另一种思考,挖掘民国时期绘画鲜为人知的一面。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近代绘画史的研究和发展找到一些借鉴与端绪。
其他文献
期刊
论文将认知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对手机用户交互过程中的“无意识”行为进行了探索。通过对人与手机交互过程中“无意识”行为特点
期刊
期刊
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的进步,界面设计领域逐渐集中在电子消费产品的界面设计上,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用户界面设计的重要性,并针对用户界面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