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就业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对城镇就业问题一直高度重视。“一五”时期国家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各项政策基本都在“一五”时期形成和确立,城镇就业政策也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形成和确立,一直延用至改革开放前。“一五”时期的城镇就业政策有得有失,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今天仍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的研究和写作方法,论述“一五”时期的城镇就业政策,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政策形成的背景。概括了“一五”计划前夕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形势和走向,包括三大任务的完成、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的开始执行;回顾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城镇就业工作的过程和取得的效果;分析了“一五”计划前夕城镇就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一共划分为三个阶段:1953年上半年的“统一登记、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别处理”阶段,1953年下半年至1955年上半年的“政府介绍和自谋职业相结合”阶段,1955年下半年至1957年底的“国家统包统配”阶段。辅以论据,重点论述了各个阶段的具体城镇就业政策的制定、内容、特点和实施情况。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政策的效应。总结了该时期城镇就业政策在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取向,即“趋向于国家统一安排就业,城镇就业的统一性和计划性不断增强”;从不同方面分析了该时期城镇就业政策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第四部分,也就是结论部分。首先,从传统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社会主义苏联的就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的三个方面的认识,对“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政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根据“一五”时期城镇就业政策的得失,提出关于中国城镇就业政策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