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和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毛细管电泳/电导法分离检测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管电泳(CE)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与其它方法相比,CE具有高效、快速、低耗、费用低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分析工作者在检测方法和检测器方面努力创新,研究了许多类型的检测器。其中电化学检测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检测方法,在毛细管电泳分离研究中得到了广泛作用。 天然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们的普遍使用对人体的健康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食品的营养和安全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日益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食用的安全性。糖类化合物一直是分析化学界公认的难分离的一类物质,尽管毛细管电泳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分析手段,但在糖类的分析上的确也存在着一些难点,因此开展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在天然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分离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应用意义。 本论文是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1589)的一部分。本论文主要内容和方法如下: 1.研究了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三种最常见的天然甜味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新方法,以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50cm×25μm i.d.)为分离柱,16mmol/L硼砂+22mmol/L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0.2mmol/LEDTA(乙二胺四乙酸)(pH=9.1)为电泳介质,采用了正高压分离(+13.0kV),电动进样(+13.0kV×10s),柱端接触式电导检测,使这三种最常见的天然甜味剂无需经衍生化处理,并在10min实现了分离检测,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为0.9986以上。阐述了缓冲体系、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分离检测的原理。仅需简单样品前处理,就可应用于水果和饮料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检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建立了磺胺类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的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法分离检测方法,以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45cm×50μm i.d.)为分离柱,15mmol/L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0mmol/LH3BO3(硼酸)+0.2mmol/LEDTA(乙二胺四乙酸)为电泳运行液,0.2%四乙烯五胺为电渗流抑制剂,采用负高压分离(-15.0kV),电动进样(-10.0kV×10s),柱端接触式电导检测,在该条件下其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0.8,1.1,1.5~120μmol/L,检测限为0.3,0.4,0.6μmol/L。对影响灵敏度和分离度的电泳运行液的组成、浓度以及进样电压等进行了详细讨论。仅需简单样品前处理,就可应用于市售饮料中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的分离检测,获得满意结果。
其他文献
活性自由基聚合是目前高分子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可实现多种单体的活性聚合和可控自由基聚合。
从看家的机器狗到职能服务机器人,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大多被用于生活服务或生产一线。但美国却把最先进的机器人用在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近日装备了最新一代排爆机器人RC—2。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RC—2机器人注重传感器系统和通信系统功能,可对付诡异和刁钻的爆炸物。  让人想起《拆弹部队》  RC—2的“前辈”为Pac Bot,是美国iRobot公司制造的老牌“军
本论文主要是利用现成的合成工艺合成三氯蔗糖,进行条件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各种实验条件对于反应效率的影响,并且建立三氯蔗糖及其中间产品的分离分析方法,可以进行三氯蔗糖及其
本文利用α—二亚胺钯“链行走”催化剂进行了乙烯、长链α—烯烃(1-己烯、1-辛烯)均聚及其与乙烯共聚的研究,采用核磁、GPC对所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乙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石墨烯(graphene,GR)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快的电子传递速率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电化学传感材料。然而,石墨烯片层之间较强的范德华力和π-π堆积作用,使石墨烯很难分散,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石墨烯的应用。功能化是解决石墨烯难以分散和提高其性能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石墨烯与高分子聚合物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合成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苯乙烯磺酸钠功能化石墨烯,并以合成的石墨烯基材料为电极修饰材
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是存在于细菌、真菌、海藻和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合成酶,但是在动物体内并没有发现,它催化生物体内支链氨基酸的合成,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AHAS是整个支
学位
TiO_2作为一种半导体催化剂因其具有强的氧化性,无毒性,长期稳定性,低成本,高催化活性等优点被人们广泛应用。然而,TiO_2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导致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同时光生电子和空穴容易复合。设计和构筑复合光催化材料是提高光催化性能的主要途径。二维层状材料BCN是一种介于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材料之间的一种新型半导体,且具有较宽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可调控的能带结构、化学稳定性好、不含金属等优点,成
学位